阅读记录

第319章 夏日急腹痛,错当实火攻——岐大夫巧识虚中“结”[2/2页]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张泓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岐大夫听完,点了点头,又仔细看了看胡文轩的舌苔,然后对胡建国夫妇说:“你们别太着急,这孩子的病,我大概有数了。”
     “岐大夫,我儿子到底是什么病啊?”王秀兰急切地问,“为什么用了那么多药都不管用,反而越来越重了?”
     岐大夫笑了笑,说:“这就要从中医的辨证论治说起了。你们看,这孩子肚子硬痛拒按,还上吐下泻,看起来像是实证,也就是有东西堵在肚子里,或者有热邪在体内作祟。之前的医生用枳实、厚朴这类药通腑泄热,用芩连这类药清热,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对症的。”
     “那为什么不管用呢?”胡建国不解地问。
     “因为这只是表象,”岐大夫解释道,“《黄帝内经》里说:‘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意思就是说,有时候看起来像是实证,其实是虚证;有时候看起来像是虚证,其实是实证。这孩子就是典型的‘至虚有盛候。”
     “至虚有盛候?”胡建国夫妇面面相觑,听不懂这是什么意思。
     岐大夫耐心地说:“这孩子平时身体就弱,也就是‘至虚。夏天天气热,人容易出汗,消耗阳气;他又吃了凉面和冰棒,寒凉的东西最伤脾胃阳气。脾胃阳气受损,运化功能失常,就会导致食积。但这种食积,不是因为胃肠有实热,而是因为脾胃虚弱,无力运化。这时候,如果用攻下的药,就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使病情加重。”
     他接着说:“你们看他现在的脉象,之前可能脉弦洪兼数,那是因为虚火上浮;现在转数成迟,左手更觉无本根,这说明阳气大伤,已经快支撑不住了。他肚子硬痛拒按,看起来像是实证,但这其实是因为脾胃虚弱,气机不畅,虚邪内生导致的,是一种假象,也就是‘盛候。”
     “原来是这样啊!”胡建国夫妇这才恍然大悟,“那岐大夫,我儿子还有救吗?”
     “有救,”岐大夫肯定地说,“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得当,很快就能好起来。他的根本问题是脾胃虚寒,阳气不足,所以治疗的关键是温中散寒,补气健脾。我给开个方子,你们赶紧去抓药,回来熬了给孩子喝。”
     说着,岐大夫拿起笔,在处方笺上写了起来。胡建国凑过去一看,上面写着:“理中汤加陈皮、半夏。人参三钱,干姜三钱,白术三钱,甘草二钱,陈皮二钱,半夏二钱。水煎服,每日一剂。”
     “岐大夫,这方子管用吗?”王秀兰还是有些不放心,“我儿子都这样了,就用这几味药能行吗?”
     岐大夫笑了笑,说:“你们放心,这方子是有根据的。《伤寒论》里说:‘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岂可混哉?理中丸,治太阴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呕,腹痛,脉沉而细,此太阴经受病也。这孩子的病,就是太阴病,脾胃虚寒,所以用理中汤正合适。”
     他又解释道:“方中的人参,《神农本草经》里说它‘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在这里主要是补气健脾,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能温中散寒,驱散脾胃的寒气。白术‘味甘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可以健脾燥湿,增强脾胃的功能。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在这里调和诸药,同时也能补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陈皮和半夏,”岐大夫继续说,“是因为这孩子脾胃虚弱,可能会生湿痰,陈皮‘味辛苦温,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能理气化痰;半夏‘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能燥湿化痰,和胃止呕。这两味药配合起来,能增强理中汤的疗效,兼顾化痰理气。”
     听岐大夫说得头头是道,胡建国夫妇终于放下心来,千恩万谢地拿着方子去抓药了。
     四、一剂知,数剂愈
     药抓回来了,小周帮忙在岐仁堂的药炉上熬了起来。不一会儿,药香就弥漫了整个屋子。药熬好了,是一碗温热的药汤,闻着有股辛辣味。
     王秀兰小心翼翼地把药吹凉了些,然后用小勺一点一点地往儿子嘴里喂。刚开始,胡文轩还不太配合,药一到嘴里就往外吐,王秀兰耐心地哄着,好不容易才把一碗药喂完。
     大概过了一个多钟头,奇迹发生了。胡文轩的脸色渐渐有了点血色,不再那么惨白了,肚子的疼似乎也减轻了些,不再像之前那样剧烈地抽搐了,谵语也停了,慢慢地睡着了。
     “真的管用了!”王秀兰惊喜地说,“老胡,你看,孩子睡着的时候不疼了!”
     胡建国也松了口气,感激地对岐大夫说:“岐大夫,真是太谢谢您了!您真是神医啊!”
     岐大夫摆摆手,说:“不用谢,这都是应该做的。药刚起效,还得继续服药。你们回去以后,要注意给孩子保暖,别再让他着凉了,饮食也要清淡易消化,先喝点小米粥之类的流食,等好了再慢慢恢复正常饮食。”
     第二天,胡文轩醒了过来,精神好了不少,肚子已经不那么疼了,也能喝点小米粥了。王秀兰又按照方子抓了药,熬好给儿子喝了。
     到了第三天,胡文轩的肚子彻底不疼了,也不吐不泻了,能下地走路了,虽然还有点虚弱,但已经没什么大碍了。他自己都说:“妈,我感觉好多了,肚子里暖暖的,舒服多了。”
     又喝了几剂药,胡文轩就彻底痊愈了,又能像以前一样上班了。胡建国夫妇特地带着儿子去岐仁堂道谢,还送了块“妙手回春”的牌匾。
     岐大夫笑着说:“不用谢,治病救人是我们医生的本分。不过以后可要注意了,夏天虽然热,但也不能贪凉,尤其是体质弱的人,更要注意保护脾胃阳气。”
     胡文轩连连点头:“谢谢岐大夫,我记住了,以后再也不敢乱吃凉的了。”
     这件事很快就在街坊邻里传开了,大家都说岐大夫医术高明,能看透病的本质,用简单的方子就治好了大病。岐仁堂的名声也越来越响,来求医的人络绎不绝。而岐大夫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用自己的医术和仁心,默默地为病患解除痛苦,续写着岐仁堂的传奇。
     从那以后,胡文轩也成了岐仁堂的常客,时不时会去看看岐大夫,聊聊养生之道。他也常常跟身边的人说起自己那次惊心动魄的经历,告诉他们中医的神奇,告诉他们看病一定要找对医生,辨证施治才能药到病除。而岐大夫“巧识虚中‘结”的故事,也在江城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美谈。
    喜欢。
  

第319章 夏日急腹痛,错当实火攻——岐大夫巧识虚中“结”[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