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10g 椒目10g 白芥子10g 炙甘草3g
34;这附子...会不会太猛了?34;吴建军盯着处方上的附子用量,想起西医说的34;强心剂34;。岐正卿微微一笑,翻开《神农本草经》:34;附子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破症坚积聚。仲景用附子,生者回阳救逆,熟者温肾助阳。您这少阴病,非生附子不能破阴回阳。34;
他又取出《本草纲目》,指着李时珍的批注:34;附子得干姜,如虎啸风生;配甘草,犹龙潜深渊。这四逆汤合六君子汤,正是《伤寒六书》里的回阳救急法。34;
四、药鼎沸腾的玄机
当晚,岐仁堂的药圃里,小林按照岐大夫的吩咐,用桑柴火煎熬附子。34;记住,附子要先煎两时辰,去其毒性,存其烈性。34;岐正卿握着铜勺搅动药汤,蒸汽氤氲中,他仿佛看见张仲景在南阳草堂挥毫的身影。
三日后复诊,吴建军进门就作揖:34;岐大夫神了!三剂药下去,痰少了,汗止了,这手...也不烫了。34;他伸出掌心,淡红的色泽已退,指尖泛着健康的淡粉色。
岐正卿察其舌象,舌质仍淡但水润有光,舌苔薄白如霜。34;《金匮要略》说39;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39;,现在该温肾纳气了。34;他调整处方,去皂荚、椒目,加枸杞子、沙苑子、紫菀等温润之品。
五、冬至阳生的启示
34;岐大夫,您说我这病为啥冬天厉害?34;吴建军捧着新煎的药碗问道。岐正卿指着窗外的腊梅:34;《黄帝内经》讲39;冬三月,此谓闭藏39;。您的肾阳就像这梅枝,本应藏精待发,却被寒湿之气困遏。就像《脾胃论》说的39;脾胃虚则九窍不通39;,脾肾阳虚,水湿上泛,才会咳喘不止。34;
他取出《温热条辨》,翻到吴鞠通的批注:34;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您这病,正是需要下焦如权的附子,才能镇摄浮越的虚阳。34;
三个月后,吴建军抱着锦旗再来时,已能健步如飞。岐正卿摸着他的脉,沉稳有力的脉象让他颔首:34;冬至一阳生,您这少阴经的阳气,总算是回来了。34;
尾声:岐黄薪火的传承
暮色中的岐仁堂,小林在抄方本上记下最后一笔。34;师傅,今天这病案,该怎么总结?34;岐正卿望着案头的《黄帝内经》,缓缓说道:34;记住,治病如治国,需明辨阴阳。真寒假热之证,就像乱世中的伪君子,外示儒雅,内藏奸诈。唯有如《难经》所言39;望而知之谓之神39;,才能拨云见日啊。34;
窗外,北风掠过千年古槐,却吹不散诊室里氤氲的药香。那盏省油灯的火苗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岐黄大道的永恒传奇。
喜欢。
第312章 岐仁堂里的寒火迷局:真假寒热辨治传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