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34;
周建军看着桌上的药材:34;这六味地黄丸我听说过,不是治肾阴虚的吗?34;
岐伯点点头:34;你说得没错,但这里的肾阴虚更准确地说是肾精亏虚。《本草纲目》云:39;熟地黄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39;配合四物汤补血养肝,肝肾同源,精血互生。就像《黄帝内经》说的:39;精不足者,补之以味。39;这两味药合用,既能滋补肾精,又能活血化痰,标本兼治。34;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伍已经在药柜前忙碌起来,称药、碾碎、包药,动作熟练。岐伯叮嘱道:34;每日一剂,用四物汤煎水送服六味地黄丸。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可多吃些黑豆、黑芝麻等补肾之品。34;
周建军接过药包:34;岐伯,这药得吃多久才能见效?34;
34;《伤寒论》云:39;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39;每个人体质不同,起效时间也不一样。但只要辨证准确,药证相符,必有奇效。34;岐伯拍了拍他的肩膀,34;你先吃半个月,半个月后再来复诊。34;
四、峰回路转:半个月后的惊人变化
半个月后的清晨,岐仁堂的门被撞开,周建军几乎是蹦着进来的。34;岐伯!我的脚不痛了!34;他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右脚,34;昨天我试着走了两里路,一点都不疼了!34;
岐伯笑着给他把脉:34;脉象已经平和了许多,尺脉不再浮大,按之有根。34;他又看了看周建军的舌头:34;舌苔黄腻退了大半,齿痕也减轻了。这说明肾精渐复,痰饮得化。34;
周建军感激地说:34;岐伯,您真是神医!我现在呼吸也顺畅了,痰也少了,小便颜色也正常了。34;
这时,周明匆匆赶来,脸上带着愧疚:34;爸,我...我错了。我查了资料,六味地黄丸确实有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的作用。34;
岐伯摆摆手:34;年轻人,中医和西医就像两条腿走路,各有长处。《黄帝内经》云:39;智者察同,愚者察异。39;我们要学会融会贯通。34;
周明不好意思地说:34;岐伯,您能给我讲讲这药的原理吗?我想写篇文章介绍中医。34;
岐伯欣然应允:34;好啊。你看这四物汤,当归辛温,补血活血;川芎辛散,行气开郁;白芍酸收,养血敛阴;熟地黄甘温,滋阴填精。四药合用,动静结合,补而不滞。六味地黄丸中,熟地黄滋肾填精,山茱萸养肝涩精,山药补脾固精,泽泻泄肾浊,茯苓渗脾湿,牡丹皮清肝火。三补三泻,补中有泻,泻不伤正。34;
周明听得入神,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34;那为什么要用四物汤送服六味地黄丸呢?34;
34;这是取39;精血同源39;之意。34;岐伯从书架上取出《脾胃论》,34;李东垣说:39;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39;四物汤补血养肝,脾胃健则气血充,气血充则肾精得养。就像《神农本草经》说的:39;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39;我们既要治病,更要养生。34;
五、岐伯的谆谆教诲:中医的智慧与传承
小伍端来新泡的普洱茶,三人围坐在桌前。岐伯望着窗外的银杏树,语重心长地说:34;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治,就像《黄帝内经》说的:39;谨守病机,各司其属。39;同一个症状,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病机。比如足跟痛,有的是肾虚,有的是血瘀,有的是湿热。如果不辨证,盲目用药,就会像《伤寒论》里说的:39;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39;34;
周明若有所思:34;那我们该如何学习中医呢?34;
岐伯指了指书架上的经典:34;首先要熟读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些经典着作,就像大树的根。然后要临床实践,在看病中积累经验。还要善于思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39;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39;治病要学会变通。34;
周建军感慨地说:34;岐伯,您这半个月的药,让我明白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以前我总觉得中医慢,现在才知道,只要辨证准确,中医见效一点都不慢。34;
岐伯笑着说:34;中医就像煲汤,火候到了,自然香气四溢。《本草纲目》云:39;夫医道,古称仙道也,原为活人。39;我们做医生的,最重要的是一颗仁心。34;
暮色再次降临岐仁堂,周建军父子告辞离去。岐伯望着他们的背影,轻轻翻开《黄帝内经》,默念道:34;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34;
窗外,银杏树的叶子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中医千年的智慧与传承。
喜欢。
第283章 足跟痛暗藏玄机:岐大夫巧辨肾虚痰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