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52章 两味药,暖透老胃寒[2/2页]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张泓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了他一眼,34;砂仁性子稳,像慢悠悠赶路的老人,适合做成药丸,慢慢调理;白豆蔻像小伙子,性子急,煎汤或者研成末,起效更快。王师傅这情况,用白豆蔻更合适。34;
     他把两味药放在戥子上称好,包成小包:34;回去把这两味药研成细末,每次用温水冲两克,要是疼得厉害,就用姜汤送服,能把药力带得更快。记住,别多吃,这两味都是辛温的药,就像冬天烤火,够暖就行,烧太旺反而伤着自己。34;
     王建军接过药包,闻着那股辛香,胃里似乎都舒服了些:34;大夫,这药有啥讲究不?34;
     34;讲究大了。34;岐大夫叮嘱道,34;吃药期间,冰的、辣的、硬的,一概不能碰。早上起来喝碗小米粥,养养胃气;开车时备个保温杯,装些温热水,别再灌冰饮;晚上回家泡泡脚,让气血活泛起来。最重要的是,少生气,气是寒的帮凶,越生气,胃里的寒气越重。34;
     他顿了顿,又说:34;《黄帝内经》里讲39;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39;,这十二字诀,比任何药都管用。你要是一边吃药,一边还瞎折腾,就算是神仙也救不了你。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建军重重地点头:34;大夫,您放心,这次我一定改!34;
     过了半个月,王建军又来了。这次他没扶着门框,腰杆挺得笔直,脸色也红润了不少。一进门就大声嚷嚷:34;岐大夫,您这药太神了!34;
     原来,他回去按医嘱服药,才三天,胃里的寒气就减了大半,胀疼的次数少了,夜里也能睡安稳了。更重要的是,他真把那些坏习惯改了:冰啤酒换成了温茶,烧烤摊改成了家里的热汤面,遇着堵车也不急躁了,实在烦闷就停下车,在路边透透气、散散步。
     34;现在胃里总暖暖的,吃啥都香。34;王建军笑着说,34;昨天拉了个乘客,说我气色好,还问我在哪儿保养的呢!34;
     岐大夫看着他,也笑了:34;不是药神,是你自己救了自己。药只是帮你把胃里的冰化了,真正让它暖起来的,是你的好习惯。34;
     他又给王建军配了些药,让他巩固巩固:34;胃病三分治,七分养。以后就算好了,也得记住,胃是养出来的,不是药喂出来的。34;
     王建军千恩万谢地走了,脚步轻快得不像个五十多岁的人。阿明收拾药柜时,忍不住问:34;师父,就两味药,真有那么大本事?34;
     34;本事不在药,在理。34;岐大夫望着窗外,34;人身上的病,大多是阴阳失衡了。寒了,用温药;热了,用凉药;堵了,用行气的药。就像治水,该疏的疏,该堵的堵,顺应自然,病自然就好了。34;
     他拿起《景岳全书》,翻到神香散那一页,轻声念道:34;丁香辛温,暖脾胃而散滞气;白豆蔻辛香,通三焦而化湿邪。二药相配,温而不燥,行而不泄,诚治胃寒气滞之良方也。34;
     阳光透过窗棂,照在泛黄的书页上,也照在药柜里的丁香和白豆蔻上,那股辛香混着其他药材的气息,在空气中缓缓流淌,像在诉说着古老的智慧。岐仁堂里,又一个关于健康的故事,在药香中慢慢沉淀。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建军成了岐仁堂的活广告。他拉活儿的时候,遇着有胃病的乘客,总会热情地推荐岐大夫和神香散,顺便分享自己的养生心得。有人说他不务正业,他却嘿嘿笑着说:34;挣钱重要,身体更重要。能让大伙儿少受罪,比多挣几块钱强。34;
     岐大夫听说了,也只是笑笑。对他来说,医者的本分,就是看病救人。至于名声,那是顺其自然的事。就像那两味药,不张扬,不炫耀,却总能在关键时刻,给需要的人送去温暖。
     又是一个清晨,岐仁堂刚开门,就迎来了新的患者。岐大夫坐在案前,慢条斯理地诊脉,阿明在一旁研药,药碾子发出规律的声响。阳光正好,药香袅袅,新的故事,正在这小小的药铺里,悄然开始。
    喜欢。
  

第252章 两味药,暖透老胃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