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50章 老槐树下的"燥"咳案——岐大夫细调四月咳与水肿[2/2页]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张泓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目眩也39;。您这咳嗽久了,邪气从肺窜到了少阳经,就像柴火从厨房窜到了客厅,所以不光肺里燥,嘴里还发苦。34;
     韩秀兰听得入了神,这些话比西医的34;炎症感染34;更对她的心思——她确实觉得自己像棵缺水又被泡了根的花,叶子干卷,根却烂在湿泥里。34;那岐大夫,我这病,该咋治?34;
     34;得给您的肺39;浇水39;,但又不能浇太猛,还得把脾胃的39;灶台39;烧旺点,让湿气能排出去。34;岐大夫走到药柜前,小周已经备好纸笔。他一边思索,一边报出药名:
     34;北沙参三钱,这是给肺补水的,《神农本草经》说它能39;补中,益肺气39;,性子平和,不像人参那么燥;麦冬三钱,润肺生津,治咽干口渴最管用,《本草纲目》说它39;久服轻身,不老不饥39;;34;
     他顿了顿,又道:34;柴胡一钱半,黄芩二钱,这两味是解少阳的火,就像打开窗户透透气,把口苦那股邪火散出去,《伤寒论》的小柴胡汤里就用它们;34;
     34;然后是健脾利水的:茯苓三钱,白术二钱,《金匮要略》里说39;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39;,这两味药就像给脾胃加柴添火,能把积水运走,还不伤津液;34;
     34;咳嗽得止,痰得化:川贝母二钱,润肺化痰,治这种黏痰最妙,《神农本草经》说它能39;主伤寒烦热,喉痹39;;杏仁二钱,降气止咳,让肺里的气顺过来;34;
     34;最后加知母二钱,清虚火,治您那喜冷饮的燥渴;炙甘草一钱,调和诸药,就像家里的调和油,让各种药劲儿往一处使。34;
     小周飞快地记着,写完递给岐大夫看。岐大夫提笔改了两处,把杏仁改成了34;炒杏仁34;,又在茯苓后添了34;皮34;字。34;炒过的杏仁没那么寒,茯苓皮利水的劲儿更专,适合您这水肿。34;他解释道,又对韩秀兰说,34;这药先拿五付,每天一副,水泡半小时,大火烧开,小火煎二十分钟,倒出药汁再煎一遍,两次的混在一起,分早晚温着喝。记住,别喝凉的,哪怕药汤温乎也行。34;
     34;那我这冰绿豆汤......34;
     34;先停了吧。34;岐大夫笑了,34;等您肺里不燥了,脾胃有力气了,再喝也不迟。这几天可以煮点梨水,少放冰糖,润润嗓子就行。34;
     韩秀兰攥着药方子,心里踏实多了。药铺里的药香混着窗外的槐花香飘进来,她忽然觉得喉间的干涩轻了点。34;谢谢您,岐大夫。我这病折腾四个月,听您一说,倒像有谱了。34;
     34;别客气。34;岐大夫送她到门口,34;回去注意避风,早上别太早起来晾东西,您这肺现在跟刚抽芽的嫩柳似的,经不起风刮。34;
     五天后,韩秀兰又来了。这次是老伴陪着,手里拎着个布袋子,进门就笑:34;岐大夫,神了!头两付药下去,早上不呛咳了,痰也能咳出来了,没那么黏了。34;她掀开眼皮让岐大夫看,34;您看这眼泡,消了大半!34;
     岐大夫再诊脉,脉象比上次柔和了些,沉细里的34;数34;劲儿减了。看舌苔,舌尖还是红,但边缘隐隐透出点薄白苔。34;口苦好点没?34;
     34;好多了,就是早上起来还有点。34;韩秀兰摸了摸脚踝,34;这肿也消了,穿鞋不勒了。就是还是有点累,走几步路就喘。34;
     34;正常,久病必虚。34;岐大夫点点头,34;肺阴慢慢补回来了,但肺气还虚着。《脾胃论》说39;肺之脾胃虚39;,肺要靠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来养。我给您在方子里加两味药:黄芪三钱,补肺气;山药三钱,健脾养胃,让脾胃能生更多39;气血39;,供着肺。34;他又把柴胡减到一钱,34;少阳的火差不多了,别再散太过。34;
     又过了十天,韩秀兰第三次来,脚步轻快多了。她穿了件淡蓝衬衫,面色是透着光泽的红润,不是之前那种虚红。34;岐大夫,您摸摸,我这舌头底下都有津液了!34;她伸舌头,果然,舌面覆着层薄白苔,湿润多了。34;现在不咳了,也不口苦了,早上喝碗小米粥,胃里暖暖的,浑身都得劲。昨天跟老伴去公园遛弯,走了两圈都不喘!34;
     岐大夫诊脉后,撤了知母、黄芩,加了五味子:34;《神农本草经》说五味子39;主益气,咳逆上气39;,现在主要是固住肺阴,别再耗散了。再吃五付,巩固巩固。34;
     最后一次来,韩秀兰拎了袋自己蒸的槐花糕,非要塞给岐大夫。34;这老槐树的花,我看着它落,也看着自己好起来。34;她笑得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34;街坊邻居问我在哪看好的,我说岐仁堂,岐大夫能把咳嗽和水肿一块儿治,神了!34;
     岐大夫接过槐花糕,闻着淡淡的甜香,看向窗外。老槐树下,几个放学的孩子正捡槐叶玩,笑声脆生生的。他想起《黄帝内经》里的话:34;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34;,这咳嗽与水肿,看似不相干,实则都是天地之气在人身上的流转出了岔子。医者能做的,不过是顺着天地的理,帮着把这股气捋顺了罢了。
     竹帘被风掀起,药香混着槐花香漫出去,和远处菜市场的吆喝声、公交报站声融在一起,成了这城乡结合部最踏实的烟火气。
    喜欢。
  

第250章 老槐树下的"燥"咳案——岐大夫细调四月咳与水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