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汗。张桂兰刚要擦,岐大夫按住她的手:34;别擦,这是阳气回潮,在把寒气往外赶。34;
又过了半个时辰,虎娃的呼吸渐渐平稳了些,脸上的青黑色淡了点,那两颊的潮红却退了不少。岐大夫摸了摸他的脉,轻轻舒了口气:34;脉象沉了些,不那么浮了。再煎一剂,今夜得连着喝。34;
第二剂药喝下,已是后半夜。虎娃突然开始烦躁,手脚乱蹬,嘴里嘟囔着听不懂的话。赵铁柱夫妇吓得脸都白了:34;这是咋了?是不是药不对劲?34;
34;别怕。34;岐大夫盯着虎娃的眼睛,他的瞳孔似乎收缩了些,34;这是药和病在打架,阳气想回来,阴寒不肯退,所以会烦躁。《黄帝内经》说39;正邪相搏,其气必虚39;,这是好现象。34;
果然,折腾了小半个时辰,虎娃渐渐安静下来,竟发出了轻微的鼾声。张桂兰凑过去一看,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34;烧好像退了点!手脚也不那么冰了!34;
第二天一早,岐大夫再来诊视时,虎娃已经能睁开眼睛了,虽然还是没精神,但眼神不再发直。他摸了摸脉象,比昨晚沉实了些,但还是偏弱。看舌苔,黑苔淡了点,嘴唇的干裂也见润了。
34;有好转,但阴寒还没除尽。34;岐大夫重新开方,附子加到了三百克,又加了茯苓,34;《伤寒论》说白通汤治39;少阴病,下利脉微者39;,现在他气机不畅,加茯苓利水渗湿,帮助阳气通行。34;
这天下午,赵铁柱急匆匆跑来找岐大夫,脸色比昨天还难看:34;虎娃又开始闹了!整夜没睡,一个劲地翻腾,还吐了些黏糊糊的痰!34;
岐大夫赶到时,正看见李医生在给虎娃用酒精擦身子:34;这是物理降温,能帮着退烧......34;
34;住手!34;岐大夫一把拦住他,34;他本就阳气虚弱,你用这凉东西,不是把阳气往外逼吗?34;他看虎娃虽然烦躁,但面色比昨天红润了些,呼吸也匀了,心里便有了数。
34;这是好事。34;岐大夫对满脸惊慌的赵铁柱说,34;阳气渐足,开始驱逐寒痰了。昨晚的药力道还不够,得再加量。34;
他提笔写下新方:
四逆汤加味
附片四百克 干姜一百五十克 上肉桂二十克(研末兑服) 朱衣茯神五十克 炙远志二十克 公丁香五克 生甘草二十克
34;这药煎好后,每隔一个时辰喂一次,夜里也不能停。34;岐大夫特意嘱咐,34;甘草能解附子毒,和干姜、附子配伍,就是《伤寒论》里的四逆汤,回阳救逆最是得力。34;
李医生在一旁看得直咋舌,偷偷拉了拉赵铁柱:34;赵大哥,这药太猛了,我看还是送县医院稳妥......34;
赵铁柱看着虎娃虽然烦躁但已经能认出人的样子,摇了摇头:34;李医生,谢谢您。但我信岐大夫,药是苦了点,可娃确实见好了。34;
那天下午,岐大夫又去看了一次。虎娃已经不那么烦躁了,能喝下半碗米汤,小便也多了些,颜色没那么黄了。最让人惊喜的是,傍晚时分,虎娃解了大便,黑糊糊的,腥臭难闻。
34;这是积在肠子里的寒毒排出来了。34;岐大夫闻了闻便盆里的气味,34;《金匮要略》说39;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39;,现在他能自行排便,说明阳气能推动了,是转机。34;
接下来的几天,虎娃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好。虽然每天要拉好几次肚子,开始是黑的,后来慢慢变黄,但精神头越来越足。张桂兰看着每天倒掉的黑便,心里又犯了嘀咕:34;岐大夫,这一天拉十几次,会不会把肠子拉坏了?34;
岐大夫正在给虎娃诊脉,闻言笑了笑:34;你看他拉完之后,是不是睡得更安稳了?这不是拉肚子,是阳气把寒湿往外赶呢。《脾胃论》说39;寒湿之邪,非温不散39;,等这些黑便拉完了,病就好了大半。34;他调整了药方,减少了干姜的量,加了砂仁、苡仁,34;现在阳气渐复,该兼顾健脾了,让脾胃慢慢能自己运化水谷。34;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到第七天头上,虎娃已经能下地走动了,虽然还有点虚弱,但脸色红润,眼睛也有神了。他拉着张桂兰的手说:34;娘,我想吃你做的小米粥。34;
张桂兰喜极而泣,连忙去灶房忙活。赵铁柱看着儿子的样子,对着岐大夫深深鞠了一躬:34;岐大夫,您真是活菩萨!要不是您,虎娃......34;
岐大夫摆摆手:34;不是我厉害,是中医的道理厉害。《黄帝内经》说39;谨守病机,各司其属39;,只要认准了病的根由,用药得当,再重的病也能治。34;他看着院子里晒着的附子片,34;就像这附子,旁人看着是毒药,在懂行的人手里,就是回春的灵药。34;
一旁的李医生看着虎娃活蹦乱跳的样子,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色:34;岐大夫,我以前总觉得中医不科学,今天算是开了眼界了。这么重的病,这么大的药量,竟然真的治好了......34;
34;中医西医,本就不是对立的。34;岐大夫笑着说,34;就像白天和黑夜,各有各的用处。只是治病得找对路子,好比开锁,得用对钥匙才行。34;他指着药柜上的《伤寒论》,34;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道理,都是千百年实践出来的,得好好学,好好用。34;
那天下午,岐仁堂的门楣下挂起了一块新的匾额,是赵铁柱请人做的,上面写着34;妙手回春34;四个大字。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照下来,把匾额和药葫芦都镀上了一层金边,药香里的附子暖意,似乎比往常更醇厚了些。
岐大夫坐在老梨木桌前,又拿起一片附子细细端详。窗外,虎娃和村里的孩子们正在追逐嬉闹,笑声清脆得像雨后的风铃。他想起《伤寒论》里的话:34;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34;是啊,医者所能做的,不过是帮助病人恢复阴阳的平衡罢了,真正能治愈疾病的,终究是人体自身的阳气和生机。
暮色渐浓,岐仁堂的灯亮了起来,昏黄的光晕透过窗纸,映在青石板路上,像一汪温暖的泉。药炉上的砂锅里,又开始咕嘟咕嘟地煎着药,那股辛烈而醇厚的药香,随着晚风飘出很远,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生命与希望的古老传奇。
喜欢。
第227章 岐仁堂的附子传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