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97章 一碗干姜汤破迷局:岐仁堂解妇人"热中藏寒"怪病[2/2页]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张泓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样吧,咱先试一味药。34;他让学徒称了三钱干姜,34;你回去用这干姜煮水,只喝一碗,看看心里的烦热是加重了还是轻了。如果轻了,就说明路子对了。34;
     第二天一早,李嫂子就拉着王婶冲进岐仁堂,脸上带着少见的喜色:34;大夫,神了!昨天喝了干姜水,胸口那股燥热感居然下去了大半,闷堵感也轻了!34;
     岐大夫这才写下完整的方子:34;白术四钱,干姜五钱,桂枝尖三钱,茯苓三钱,炙甘草二钱,去厚朴、白芍,加生鸡内金三钱,补骨脂五钱。34;
     34;这白术健脾燥湿,就像给涝了的地开沟排水;干姜温脾胃之阳,是给锅底添柴;桂枝通阳化饮,能把胸中的39;冰块39;化开。34;岐大夫指着鸡内金,34;你肚子胀,加这味药能消食化积,它本身还能通利小便,让水湿从膀胱走。补骨脂是专门治五更泄的,《本草纲目》说它39;治肾虚冷泄39;,能把下焦的阳气固住。34;
     34;为啥要去掉厚朴和白芍呢?34;王婶看得仔细。
     34;厚朴能下气除胀,但性偏温燥,你嫂子现在阳气不足,用多了怕伤正;白芍酸寒,本是养血的,但眼下要温阳化饮,酸寒药会妨碍阳气生发,所以先不用。34;
     李嫂子连服三剂,黎明泄泻的症状就减轻了,胸口的烦热只在饭后偶尔出现。岐大夫复诊时,把干姜减到三钱,加了二钱党参:34;阳气渐复,要慢慢补,就像给弱苗浇水,不能太急。34;
     十天后,李嫂子再来时,脸色红润了不少,腰间的皮带松了两扣:34;大夫,我现在吃饭香了,晚上能睡整觉,胸口也不堵了,昨天称体重还长了两斤呢!34;
     岐大夫搭完脉,脉象已趋和缓:34;记住了,以后生冷瓜果要少吃,尤其秋天阳气收敛,更要顾护脾胃。你这病就像井里落了冰,虽然用干姜把冰化开了,但还得把井壁的寒气慢慢烘暖。34;
     送走李嫂子,王婶留在诊所里感叹:34;大夫,您咋就知道她是寒不是热呢?我们看着她吃冰糕,都以为是上火呢。34;
     岐大夫收拾着药碾子,慢悠悠地说:34;看病就像看天,不能光看云彩,得琢磨风往哪吹。她脉迟、舌淡、腹泻遇冷加重,这都是寒的底子。那胸中烦热,就像冬天屋里不透气,生个小火炉反而觉得闷,其实是浊气排不出去。用干姜温阳,就像打开窗户透风,阳气流通了,假热自然就散了。34;
     他指着窗外渐渐泛黄的树叶:34;《脾胃论》里说39;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39;,现代人贪凉饮冷,最伤脾胃阳气。就像李嫂子,看着是热症,根子却在脾肾阳虚、寒饮内停。如果只盯着表面的热象用凉药,就像往冰窖里泼水,只会让寒气更重。34;
     夕阳西下,岐仁堂的药香混着胡同里的炒菜味,飘得很远。李嫂子回家的路上,特意绕到菜市场买了块五花肉,打算炖锅山药干姜排骨汤。她摸着不再鼓胀的小腹,心里明白:这世上的事,多半像她这病一样,看着是火,底下没准藏着冰,得找对了根,才能釜底抽薪。而岐大夫那碗不起眼的干姜汤,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她被寒饮困住大半年的身体,也让她懂了:真正的温暖,从来不是靠吃冰糕换来的,而是从脾胃里一点点养出来的。
    喜欢。
  

第197章 一碗干姜汤破迷局:岐仁堂解妇人"热中藏寒"怪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