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6章 麻黄逐寒饮,十载沉疴消[2/2页]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张泓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高女士看着秤杆上晃动的秤砣,突然想起十二年前在三甲医院,医生给她开的止咳糖浆里含有可待因,喝下去虽然暂时止咳,却像被无形的网缚住了呼吸。而眼前这些晒干的草木,却让她莫名地安心。
     第三章·量变质变见真章
     五一假期变故
     假期结束后的清晨,高女士几乎是被丈夫架进诊室的。她蜷缩在藤椅上,咳得双肩颤抖,清水鼻涕顺着下巴往下淌:34;吃了两块西瓜,咳嗽就像决堤的洪水......34;
     岐大夫掀开她的衣领,看到皮肤苍白如纸,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34;体温不高,但脉象沉迟。这是寒饮复盛,阳气被遏。34;他果断在处方上改了药量:34;麻黄加到20克,再服三剂。34;
     三日后,高女士的咳嗽稍有缓解,但仍未痊愈。岐大夫盯着她毫无血色的嘴唇,突然想起《伤寒论》中的教诲:34;病重者,当以重剂起之。34;他咬了咬牙,将麻黄增至30克:34;今晚服下,若有异常即刻来诊。34;
     覆杯而愈的奇迹
     次日清晨,高女士推开诊室的门,脸上泛着久违的红晕:34;昨晚喝下药,不到半个时辰就觉得胸口的闷气散了,咳嗽像被人掐住了脖子。34;她深吸一口气,声音清亮了许多,34;您瞧,鼻涕也止住了。34;
     岐大夫笑着点头:34;这就是《神农本草经》说的39;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39;。用量得当,方能药到病除。34;他又在处方上添了5克麻黄:34;再服五剂,巩固疗效。但要记住,若出现心悸或大汗,立即停药。34;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四章·固本培元收全功
     善后调理
     半个月后,高女士再来复诊时,气色已大为好转。她摸着微微发福的脸颊,笑得眼睛弯成月牙:34;胃口全开了,体重也长了两斤。34;
     岐大夫为她诊脉后,提笔写下附子理中汤加味:34;你体内寒湿虽去,但脾肾阳虚之象未完全恢复。这方子用附子、干姜温肾暖脾,人参、白术健脾益气。34;他叮嘱道,34;以后切莫再贪凉饮冷,夏季吹空调也要注意保暖。34;
     岐仁堂的启示
     傍晚收诊后,岐大夫坐在藤椅上,望着门楣上的老葫芦出神。小林捧着《本草纲目》凑过来:34;师父,为什么麻黄要从15克加到35克?34;
     34;《黄帝内经》说39;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39;。34;岐大夫呷了口茶,34;这患者久病体虚,寒饮深伏,非重剂不能撼动。但药量增减需如临深渊,稍有不慎便会伤及正气。34;
     小林若有所思地点头:34;就像您说的,剂量关是辨证论治的核心。34;
     34;不错。34;岐大夫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34;行医如用兵,既要熟读兵书,又要临阵应变。只有真正把经典读进骨子里,才能在关键时刻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34;
     尾声·葫芦里的药香
     三个月后的秋分,高女士抱着一篮自家种的南瓜来到岐仁堂。她穿着薄毛衣,面色红润,全然不见昔日的病容。34;岐大夫,这是我今年第一次敢吃西瓜!34;她笑着掀开篮子,露出里面圆滚滚的南瓜,34;您看,我现在连空调房都敢待了。34;
     岐大夫接过南瓜,目光落在她手腕上淡淡的青筋:34;记住,阳气是人之根本。以后每年冬至来抓几副膏方,坚持调理三年,体质自会彻底改变。34;
     送走高女士后,岐大夫从老葫芦里倒出一把药材,在夕阳下细细分拣。檐角的铜铃轻轻摇晃,将药香送往街巷深处,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草木、剂量与生命的永恒故事。
    喜欢。
  

第176章 麻黄逐寒饮,十载沉疴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