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1章 手足烦热里的乾坤[2/2页]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张泓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又吃麻辣香锅了吧?看你舌苔黄得像腌酸菜。34;
     李响挠着后脑勺嘿嘿笑。作为34;夜宵党34;资深成员,他的日常是凌晨两点的烧烤配冰啤酒,白天靠可乐提神,最近为冲业绩更是连轴转,常常在电动车上啃冷包子。34;大夫,我这是不是上火?喝了好多凉茶都没用。34;
     34;你这是中焦湿热,《温热论》说39;湿与热合,如油入面39;。34;岐大夫翻开《三仁汤方解》,书页在34;杏仁、白蔻仁、薏苡仁34;处微微卷起,34;冰饮伤脾阳,辛辣助湿热,就像往泥潭里扔火把,越烧越黏。34;他指着李响油光满面的脸,34;你看这皮肤,就像被湿热闷熟的馒头。34;
     药工递来刚包好的大柴胡汤,深褐色的药包散发着柴胡的苦香。34;柴胡、黄芩清郁热,就像打开焖锅的盖子;大黄、枳实通腑气,好比疏通堵塞的下水道。34;岐大夫特意交代要后下大黄,34;这味药得像急先锋,走而不守,才能把肠道里的湿热快速带走。34;
     李响捏着鼻子喝药时,岐大夫正在捣厚朴。34;这味药能下气除满,就像给胀气的气球放气。34;他看着小伙子皱成一团的脸,34;良药苦口,但等你舌苔不黏了,手心干爽了,就知道这苦味的价值。34;旁边药柜上的《神农本草经》恰好翻开在34;大黄,荡涤肠胃,推陈致新34;的条目。
     三天后李响来复诊,手里提着袋去油的洗洁精。34;大夫,我今早照镜子,脸上的油能炒菜了!34;岐大夫看他舌苔黄腻渐退,脉滑也减了些,便在原方里加了炒莱菔子,34;这味药能消食导滞,就像给肠胃做体操。34;他又掏出个竹制的茶包,34;里面是荷叶、炒薏米,泡水喝能健脾利湿。34;
     半个月后,李响送来面锦旗,上面写着34;手到热除34;。他摸着不再冒汗的手心直感慨:34;早知道就听我妈说的,少吃外卖多喝粥。34;岐大夫看着他日渐清爽的面容,翻开《黄帝内经》念道:34; 39;饮食自倍,肠胃乃伤39;,年轻人也要懂得节制啊。34;窗外的梧桐叶正簌簌落下,李响的电动车铃在巷口响起,听着比往日轻快许多。
     四、冬至夜的虚火录
     救护车的蓝光第三次掠过岐仁堂时,张守义的老伴正用冰毛巾敷着丈夫的手心。这个裹着三床棉被的老人,明明脚冷得像冰块,手心却烫得能煎蛋,两颧艳红如妆,嘴唇干裂得渗出血丝。三甲医院查了三天,心电图、血常规都正常,可老人却越来越虚弱,直到护士长偷偷塞给家属一张纸条:34;去岐仁堂试试吧。34;
     34;脉浮大而空,按之如葱管。34;岐大夫掀开棉被一角,指尖触到张大爷冰凉的脚踝时眉头紧锁,34;舌淡白却有裂纹,这是典型的虚阳外越。《伤寒论》说39;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39;,虽没下利,病机却是一样的。34;
     张大妈听得直抹泪。老伴退休后就迷上冬泳,近几年更是天天泡在冷水里,入秋以来总说怕冷,却又不肯穿厚衣服,最近半个月突然手脚心发烫,吃了退烧药反而更虚弱。34;西医说这是39;自主神经功能紊乱39;,可药吃下去一点用没有。34;
     34;就像寒冬腊月屋里没火,却把窗户全打开。34;岐大夫写下温氏奔豚汤的方子,笔锋在34;附子、肉桂34;上格外用力,34;附子得用制过的,先煎一小时去毒性,这味药就像给身体添把大火炉;龟板潜阳入肾,好比用锅盖把热气扣住。34;他又加了怀牛膝,34;这味药能引火下行,就像架座梯子,让外越的虚火回家。34;
     药工煎药时,岐大夫守在煤炉边不停搅动。深褐色的药汤冒着热气,附子的辛香混着龟板的咸腥,在冬夜里凝成白雾。34;《本草纲目》说附子39;其性走而不守39;,必须用甘草监制,才能39;恋火而不燥39;。34;他指着药罐里的炙甘草,34;就像烈马配缰绳,既能发挥药效,又不伤人正气。34;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一剂药喝下去半小时,张大爷原本滚烫的手心竟开始降温,脚却慢慢暖了起来。到第二剂喝完,两颧的潮红退了大半,能喝下小半碗小米粥。张大妈摸着丈夫不再发烫的手心直念叨:34;真是神了,比那些 expensive 的检查管用多了。34;
     复诊时,岐大夫把方子改成了引火汤。34;熟地用到二两,麦冬、巴戟天各五钱,34;他解释道,34;这是郑钦安的妙方,重用熟地补阴,巴戟天温阳,就像在阴水里点盏灯,让虚火归位。34;他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34;冬至一阳生,此时最宜引火归元。34;
     三个月后,张大爷能在院子里晒太阳了。他攥着岐大夫的手直晃:34;老伙计,我现在敢吃生姜了!34;岐大夫看着他舌上渐渐生出的薄白苔,笑着说:34;《内经》讲39;阴平阳秘39;,你这把火终于回到该待的地方了。34;药柜上的《金匮要略》恰好翻开在34;虚劳34;篇,泛黄的纸页上,古人的智慧与今人的安康在此刻相遇。
     尾声:药香里的光阴
     当立春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岐仁堂的药碾子上时,林晓雯正给王秀莲称莲子,李响帮张大爷提着中药袋,四个人在雕花门槛处相遇,忍不住相视而笑。林晓雯的手心不再发烫,能稳稳端住刚煎好的药;王秀莲的菜筐越提越轻,逢人就夸34;脾胃暖和了34;;李响的脸上没了油光,送件时总爱跟人念叨34;少吃辣少喝冰34;;张大爷则成了岐仁堂的义务宣传员,逢人就展示他不再冰凉的手脚。
     岐大夫坐在药柜前整理医案,狼毫笔在宣纸上沙沙作响。案头的《黄帝内经》摊开在34;生气通天论34;,书页间夹着去年的银杏叶,药柜里的山茱萸泛着新晒的光泽,丹皮的清香混着窗外的玉兰花香,在晨光里酿成岁月的味道。
     34;手足为诸阳之本,34;他对着围坐的众人缓缓道来,34;热在手心,病在脏腑。阴虚者如水亏火旺,当壮水之主;脾虚者如土湿火郁,当升阳散火;湿热者如膏火煎熬,当清热利湿;阳虚者如浮火外越,当引火归元。34;他指着药柜上的铜葫芦,34;中医治病,就像调琴弦,不偏不倚才得中和。34;
     巷口的梧桐又抽出新芽,药香随着晨雾飘向远方。那些因手足烦热而来的故事,早已超越了病症本身,化作生活的智慧——就像熟地需九蒸九晒才得醇厚,药效需耐心等待才见真章,人生也需在阴阳平衡中,才能品出岁月的甘甜。
    喜欢。
  

第141章 手足烦热里的乾坤[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