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出一个紫陶罐:34;今日当加鹿角胶。《本草纲目》载其39;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元气39;,正合《灵枢》39;卫气者,所以温分肉39;之旨。34;琥珀色的胶块在药汁中融化时,整个诊室都弥漫着一股清阳上升的气息。
四、脾胃枢机:后天之本的复苏
当第二十剂养营汤服尽时,顾长卿溃烂的疮口已收敛过半,新长出的肉芽如粉红的苔藓覆盖在伤口上。岐明修却在此时调整了药方:34;去肉桂,加炒白术、茯苓。《脾胃论》云39;脾为后天之本39;,今阳气已复,当固护中土。34;
阿安看着药罐里翻滚的白术片不解:34;为何此时换方?34;岐明修以竹筷轻点《金匮要略》34;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34;篇:34;前用温阳之剂,如春日惊雷震动蛰虫;今用健脾之药,犹和风化雨滋养万物。若过用温燥,则能耗伤阴血,须知阴阳互根之理。34;
顾明远发现父亲的变化堪称神奇:以往喝口水都泛酸,如今竟能闻见厨房飘来的饭香而生津。某个月夜,顾长卿忽然指着窗外的梧桐树说:34;明远,我好像能闻到花香了。34;儿子凑近一看,老人苍白的唇色竟透出淡淡血色,溃烂处新生的皮肤虽仍泛红,却已不见狰狞的黑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五、固本培元:气血的长途跋涉
百日后的清晨,岐仁堂响起久违的笑声。顾长卿扶着藤椅站起身,左小腿的刀伤已结出淡褐色的痂,虽仍需人搀扶,却已能缓慢移步。岐明修打开紫檀药箱,取出一套精致的银针:34;今日当取足三里、血海、气海三穴,《难经》云39;针药并用,其效如桴鼓39;。34;
银针刺入足三里时,顾长卿忽然轻呼:34;麻胀感传到脚指头了!34;岐明修捻针的手法如蝴蝶振翅:34;此为胃气通达之象。脾胃之气旺,则气血生化有源。34;随着艾条在气海穴上方盘旋,老人丹田处渐渐升起一股热流,仿佛沉睡已久的炉火重新燃起。
入夏时,岐明修拿出自酿的药酒:34;此酒以黄芪、当归、杜仲浸制,佐以少量川乌通痹。《本草经集注》言酒能39;行药势,杀百邪39;,正可助药力通达肢节。34;琥珀色的酒液滑入喉咙时,顾长卿不禁感慨:34;从前只道中医慢,如今方知是自己错看了这慢功夫里的火候。34;
六、重生奇迹:三十七刀的生命答卷
深秋的黄昏,顾长卿独自拄着拐杖站在岐仁堂门前。梧桐叶扑簌簌落在肩头,他忽然松开拐杖,颤巍巍迈出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当他转身时,眼角眉梢都是泪:34;岐大夫,我能走了!34;
诊室里,岐明修看着案头的《黄帝内经》轻声说道:34;非我之功,乃天地阳气之功。《素问·生气通天论》云39;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39;。汝之病,病在阳气衰微,治在复其本位。今阳气归位,营卫调和,自然能起沉疴。34;
顾明远翻开诊疗记录,赫然发现药方从始至终未用一味寒凉滋阴药,不禁感叹:34;原来中医辨证如拨云见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34;岐明修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捻动着袖口的砭石挂件笑道:34;医道如弈棋,需纵观全局。世人多惧刀伤之形,却忘气血之本。汝父之愈,非药石之力,乃医患互信、顺天应人之道也。34;
暮春又至时,顾长卿带着亲手编的竹篮来谢医。竹篮里装着新鲜的艾草和晒干的橘皮,还有他新写的书法:34;阳和启泰34;。岐明修将字幅挂在诊室墙上,看着老人健步如飞的背影,忽然想起《灵枢》里的话:34;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34;
这个曾被三十七道刀伤刻入生命的老人,终究在中医的温阳固本之道中,重新长出了属于自己的气血山河。而岐仁堂的铜葫芦幌子,依旧在岁月里轻轻摇晃,见证着一个又一个关于生命重生的传奇。
喜欢。
第98章 三十七刀伤的重生传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