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2章 都市设计师的三经咳喘之谜[2/2页]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张泓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子夹起一片干叶,34;您虽有寒象,但舌尖红点说明已有郁热,这味药就像给肺里的39;柴火39;泼点清水,既防燥烈伤阴,又能润肺降气。34;
     最后,岐大夫叮嘱小周:34;用生姜三片同煎,取其辛温散寒,又制半夏之燥;服药后喝半碗热小米粥,借谷气助药力发散。今晚开始,睡前用艾叶煮水熏脚,重点按揉太冲穴,引少阳之火下行。34;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四、三诊调方的智慧
     首诊三剂后,李曼复诊时眼里已有神采:34;夜里能睡四个小时了!咳嗽减了大半,就是早上起来还是口苦,脖子还是酸。34;
     岐大夫诊过脉,见尺部细紧稍缓,舌尖红点淡退,乃谓:34;太阳表邪已去七八,少阳郁火仍在作祟。34;遂调整药方:去桂枝之辛温,加柴胡三钱、黄芩二钱,仿小柴胡汤34;和解少阳34;之意;颈肩酸胀难消,加姜黄二钱、羌活一钱,如《脾胃论》所述34;通痹止痛,行气血于经隧34;。
     34;为什么要去掉桂枝?34;李曼好奇地问。
     34;治病如烹茶,火候过了就走味。34;岐大夫解释道,34;您现在无汗、怕冷已减,若再用辛温药,好比炉火烧过了头,反而耗伤阴液。柴胡配黄芩,就像给沸腾的茶壶揭开盖子,让郁热轻轻散出去。34;
     第三诊时,李曼进门便笑:34;痰终于能咳出来了,像化开的浆糊!口苦也轻了,昨晚没做梦,一觉到天亮。34;岐大夫望其舌苔,薄白已转淡红,脉来和缓,乃去栀子、薄荷之清散,加党参三钱、白术二钱,34;《黄帝内经》云39;脾为后天之本39;,如今痰湿渐化,当培土固堤——党参补脾气,白术燥脾湿,好比给米缸换上新米,从根本上杜绝生痰的源头。34;
     最后一剂药服完,李曼特意送来自己设计的茶盘:34;岐大夫,这盘面刻的是《伤寒论》里的39;咳嗽上气39;条文,边缘的波浪纹代表您说的39;三经河道39;。34;岐大夫抚掌笑道:34;妙哉!中医治病,本就是顺天时、调气机,让身体如江河般自能流通。34;
     五、医理中的生活课
     复诊时,岐大夫翻开《脾胃论》,指着34;饮食不节则胃病34;一段说道:34;您看这现代都市人,多犯39;三伤39;——空调伤太阳,焦虑伤少阳,生冷伤太阴。就像您常吃的冰咖啡,冰是寒邪,咖啡味苦伤脾,两样都是伤经的利器。34;
     李曼点头称是:34;最近按您说的,早餐改喝小米山药粥,中午带饭吃温热的炒菜,确实肚子舒服多了。34;
     34;还有这颈肩酸胀,要学古人39;久坐必有一得39;。34;岐大夫示范着扩胸动作,34;每工作一小时,做三次39;双手攀足39;——双手从腰后向前、向上举,再像捞水一样向前、向下摩运,这动作通太阳膀胱经,顺少阳三焦经,比按摩仪还管用。34;
     说到睡眠,岐大夫取出一个香囊:34;里面装了薰衣草、柏子仁、远志,睡前放在枕边。《本草经》说远志39;定心气,止惊悸39;,配合《金匮》39;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39;的道理,让您的心神像归巢的燕子般安稳。34;
     临离开时,李曼忽然想起什么:34;岐大夫,为什么您开的药有时苦有时辛,有时温有时凉?34;
     岐大夫望着窗外渐晴的天空,缓缓道:34;《黄帝内经》讲39;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39;,但这寒热补泻之间,更要懂39;和39;字诀。就像您设计图纸,既要考虑结构稳固,又要兼顾通风采光,人体的气机调和,亦是如此。34;
     六、岐黄灯火的启示
     三个月后,李曼带着团队来岐仁堂送锦旗,锦旗上34;三经调达风痰息,一剂和方天地春34;的烫金大字格外醒目。候诊区里,她正给一位年轻妈妈讲解:34;你们看这半夏厚朴汤,就像给拥堵的马路疏通车道;柴胡配黄芩,好比给电脑清理缓存......34;
     岐大夫在诊室里磨着墨,听着外间的笑语,忽然想起《金匮要略》里的34;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34;。抬眼望向檐角悬挂的风铃,雨过天晴后,那串老竹片被洗得发亮,随风轻晃间,竟似在诉说着千年不变的医理——人体如天地,需得风调雨顺,方能生机盎然。
     【按语】本案紧扣《伤寒论》太阳少阳太阴合病病机,以半夏厚朴汤化痰降逆(太阴),栀子豉汤清利肝胆(少阳),桂枝葛根解肌发表(太阳),体现34;三经同治,以和为贵34;的诊疗思想。方中枇杷叶、薄荷清润不燥,仿《温热论》34;透热转气34;之意;后期加党参、白术,乃遵《脾胃论》34;养后天以固本34;之法。全案贯穿34;治外感如将,治内伤病如相34;的中医智慧,展现传统医学对复杂病机的立体调治能力。
    喜欢。
  

第92章 都市设计师的三经咳喘之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