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1章 二十年胃逆的救赎之路[2/2页]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张泓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34;问得好!34;岐大夫用镊子夹起矿石轻敲,34;代郡之土禀南方火色,脾胃属土,此乃39;同气相求39;。就像往塌陷的粮仓里填新土,既能固堤,又能引清气下降。《内经》39;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39;,甘温之药得土气之助,方能直达病所。34;
     说到此处,岐大夫特意叮嘱:34;用龙泉青瓷碗煎药,先以井华水浸泡代赭石三时辰,武火煎至水沸,加诸药文火慢熬,煎成后去渣,候温服下。初服可能腹中作响,此乃清阳升、浊阴降之象,不必惊慌。34;
     四、子夜肠鸣的转机
     七日后,何太太顶着漫天星光冲进岐仁堂,眼中泛着激动的泪光:34;岐大夫!昨晚喝完头剂药,睡到凌晨居然没反酸,刚才吃了半碗烂面条,居然没往上顶!34;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岐大夫诊其脉,左脉弦象稍减,右关脉微有起色。遂将炮姜增至八分,加砂仁一钱:34;《本草经疏》言砂仁39;醒脾调胃,通行结滞39;,今脾阳渐复,需加芳香之品助运化,如春日微风拂动麦苗。34;
     又过十日,何太太来时面色红润,竟带了自家做的茯苓饼:34;现在能吃小半碗米饭了,夜里能睡整觉,肚子也不胀了。就是晨起还有点口苦,是不是肝火还没完全下去?34;
     岐大夫笑着摇头:34;《灵枢·经脉》说39;肝足厥阴之脉,挟胃属肝络胆39;。您病久肝血亦虚,可加当归二钱,白芍一钱,此乃39;养肝体以柔肝用39;之法,如给干涸的河床引水。34;
     阿元在旁收拾药渣,忽然问:34;师父,为什么初诊用代赭石一两,复诊却减到五钱?34;
     34;《内经》39;大毒治病,十去其六39;。34;岐大夫解释道,34;代赭石重镇之品,初用需量大以镇逆,今浊气已降七八,若再重用恐伤胃气。就像拉车的骡子,累了要减些草料,缓口气才能走远路。34;
     五、土旺木平的真谛
     冬至那天,何太太穿着新做的藏青棉服前来,手里提着一篮自家种的青菜:34;岐大夫,您看我现在,能帮着照顾老头子了!34;她转了个圈,小腹平坦,步履轻快。
     岐大夫翻看她的脉案,欣慰点头:34;左脉弦大转缓,右关沉涩变滑,此乃39;土旺木平39;之象。《金匮》39;四季脾旺不受邪39;,如今脾胃健运,肝气自能条达。34;
     阿元好奇地问:34;师父,为什么同样是胃逆,有的用降法,有的用升法?34;
     34;医道贵乎辨证。34;岐大夫望着窗外飘雪,34;何太太此案,先因肝郁克脾,后因误治伤阳,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治以六君子补土,炮姜、官桂温阳,代赭石降逆,犹如在涝洼地里开沟渠,既填土固基,又引水导流。此乃39;塞因塞用,通因通用39;之妙。34;
     何太太闻言,从包里取出一本泛黄的账本:34;这是我二十年来看病的花销,光西药就吃了上万块。早知道中医这么神,何苦遭这些罪...34;
     岐大夫摆摆手:34;非中医神,乃经典之妙。《脾胃论》成书已七百年,东垣老人早已道明39;脾胃为后天之本39;。您今日痊愈,不过是让脾胃之气复归本位罢了。34;
     阿元将新晒的陈皮收进药斗,忽然指着代赭石问:34;师父,以后遇到胃逆,都要考虑用代赭石吗?34;
     34;不可一概而论。34;岐大夫捻起一块矿石,34;代赭石适用于39;虚而夹瘀39;之证,若胃热炽盛者用之,反成壅滞。医理如棋局,一子错满盘输,需时时以《内经》39;辨证求因39;为纲。34;
     雪越下越大,岐仁堂里却暖意融融。何太太咬了口茯苓饼,只觉清香满口,二十年来第一次尝到食物的本味。她忽然明白,所谓治病,不是用药物强行压制症状,而是像岐大夫说的,让身体的小乾坤重新回到天地大乾坤的秩序里——脾土健运如厚地载物,肝木条达如春风拂柳,自然百病不生。
     岐大夫望着窗外银装素裹的世界,想起《黄帝内经》里34;土得木而达34;的句子,忽然觉得手中的代赭石不再是块冰冷的矿石,而是天地间一团温暖的土气,正通过这一碗汤药,缓缓注入患者枯竭的脾胃,重新孕育出生命的生机。
     阿元在旁磨墨,准备记录新的医案,忽然听见何太太轻声说:34;原来真正的养胃,不是吃多少补品,而是少生些闲气,多吃些暖食。34;岐大夫闻言会心一笑,知道这二十年的酸苦,终是化作了患者心中的一丝明悟,如同雪地里初萌的草芽,虽小,却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喜欢。
  

第81章 二十年胃逆的救赎之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