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53章 抗金援朝[1/2页]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崛起的石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斩——!”
     满桂一声大喝,挑选出来的十一名辽军兵士手中刀齐齐落下,随后,十一名李氏旧将的头颅便纷纷滚落在地。
     鲜血泼了满地,这十一人临死前的怒吼也罢,苦苦哀求也好,终归是化作了天边烟云。
     如同李氏集团在辽东多年的“割据”地位一样,转眼之间,烟消云散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念朝鲜,世称恭顺,建虏入寇,朝鲜君臣,苦思明矣,朕心何忍?
     朝鲜君臣,皆为大明臣民,建虏兴兵去犯,将天朝威严视于何地。
     着辽东经略熊廷弼调度大军援朝,登莱巡抚袁可立协助行事。
     以镇江总兵毛文龙、宽甸总兵曹文昭、海州参将薛来胤、莱州总兵张盘等各部官军听其命。
     钦此!”
     整份名单,从领兵的熊廷弼,协助的袁可立,再到下面带兵的主要将官,每一个都是在后世声威显着的当世名将。
     除此以外,还有满桂、赵率教、曹变蛟、左良玉、虎大威、张之臣等后起之秀,个个骁勇异常。
     中原一带,将星璀璨!
     孙传庭、陈奇瑜、洪承畴足抵封疆之才,张万邦、卢象升、猛如虎皆可独当一面,黄得功、陈策、贺人龙等人,也是一等一的良将。
     朝堂之上,能臣辈出!
     温体仁内阁辅政,提浙党以制魏党,杨嗣昌主理天下灾情,王洽通晓兵事,刑部李养正,持公禀正。
     还有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身为东林却辱东林,忧国忧民,武可提刀上阵,文可舌战群儒,堪为本朝魏征。
     大明,从没有这么壕过!
     东林士子皆说,阉党祸国,朝纲紊乱,国将不存,家亦不再,然而天下间的军民百姓都不是瞎子,人人看得到事实。
     天启一朝这六年多以来,政局趋于稳定,武备逐渐整肃,失地接连收复,对外保持全胜,天朝地位得以恢复。
     内库充盈、米仓丰实、火器革新……
     不说吏治清明,也算得上是厂卫震慑群贪,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些。
     若非这连年严重的灾荒世道,天启一朝到如今,就足以称为是真正的太平盛世。
     熊廷弼自辽阳斩杀了十二名李氏旧将,将李氏子弟的所有职务解除,李家军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随后,熊廷弼在同一天,当着全城军民百姓的面,在辽阳城誓师出征援朝。
     大军士气高涨,于天启六年五月初八抵达宽甸六堡境内。
     与此同时,登莱水师自蓬莱军港派遣数百艘苍山船及大小舟艇,协助东江军运输兵力,提供物资。
     一个针对朝鲜的半圆形包围圈,就将形成。
     ......
     德格类,爱新觉罗宗族人,努尔哈赤第十子,今年已经三十余岁。
     相比他的两个哥哥,皇太极和代善,德格类这个两黄旗的宗亲显得有些中庸。
     他有些战功,但却比不上很多出身比他低的八旗贝勒。
     若不是努尔哈赤第十子这个身份吊着,令皇太极信任,也根本轮不到他来执掌组建后镶黄旗。
 

第753章 抗金援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