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35章 天启勋贵集团[1/2页]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崛起的石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张维贤吓得跌倒,那是装的,装出来给人看的。
     宣旨的司礼太监前脚刚走,他后脚便爬起来继续坐在椅子上,目光中满是精明。
     想了半晌,张维贤沉声道:
     “派人去定国公府、镇远候府、阳武候府,在京的诸位勋贵,凡是能叫来的,一起都叫来。”
     “就说,这大明,要变天了…”
     张维贤看着离开的下人,面色上抑制不住地颤抖,实际上,现在是已经变天了。
     兵部还政于五军都督府,这种事他以往也只是奢望过,却没想到,在天启五年成为了现实。
     因为历任的兵部尚书,个个职权都是极大,谁会放着到手的权利不要,去交给别人?
     何况,天下间的文人向都穿一条裤子,要是谁敢提还政,他的后人,只怕会被后世的读书人们戳一辈子脊梁骨。
     提出这事的王洽,实际上也是无可奈何。
     自己主理清查卫所屯田,或是还政给五军都督府,这两件事都影响深远。
     手心手背都是肉,丢了哪边,都肉疼。
     原本历史上兵部逐渐代替五军都督府,行使戎政,这是土木堡之变后发展的轨迹。
     而如今还政于五军都督府,这又是兵部职权过大,引起的连锁反应之一。
     天启一朝,历经西南之役、辽东之役及科举大案、武力推行新盐法等事件以后,朱由校手中的皇权实际上已经很高。
     也就是说,现在掌握天下卫所及军务的兵部存在,已经威胁到了皇权。
     而作为皇帝的朱由校,自然看不惯身边一直有这样一个职权远超过其余五部的兵部。
     自然而然,天启年兵部还政的发生,也就是必然的结果。
     这是身为皇帝的朱由校的另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也是针对糜烂至今卫所制的一项逼不得已的整改。
     其实,景泰一朝,于谦实际掌握的兵部,其权利就已经包括了五军都督府的军队指挥、管理权。
     而当时作为皇帝的景泰皇帝,不得不倚靠以于谦为首的文官集团来保住自己的地位。
     文官集团势力的扩张,武勋集团的覆没,都使得五军都督府的权力转移到兵部的这种事在潜移默化的发生。
     夺门之变以后,于谦虽然死了,但从他开始的兵部权力上升并没有停止,文官们依旧在逐渐攫取五军都督府的职权。
     武勋集团日益衰微,最终完全丧失对于各地将领升迁,兵员调用、卫所军屯的管辖权。
     到如今天启年间,各地的都司卫所任命官员,连呈送五军都督府的步骤都直接省去。
     这也就说明,现在这个时候的五军都督府实际上只是一个空壳了,显然早已彻底丧失对武官的选拔、任命权。
     至于军队操练和军情声息之事,现在的五军都督府也是无权干预。
     操练军队、军情声息等军务,都由各地的巡抚总兵以及他们的下级将领负责。
     巡抚的下级将领,正是各地的总兵、参将。
     总兵与参将等武官,大都在五军都督府挂衔,但却与之没有上下级关系。
     兵情调动、军务处置,现在往往只需要向上级巡抚汇报,再由巡抚报往兵部,五军都督府甚至连知道的意义都不复存在。
     一地将领之升迁、调用,就连总兵说话也是不算的,他们只有推荐的权利。
     真正一员将领能否得到升迁,或是会不会被突

第635章 天启勋贵集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