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当然知道真凶是谁,但是却从未想到过他们的势力竟然猖狂至此。今天当街杀宰相,那明天是不是可以闯入长生殿行刺圣驾了?
想到这一点,他对自身的安全感到深深的忧虑。
想到这一点,他马上招手唤来贴身太监刘贞亮,要让刘贞亮统领的神武军围着长生殿保护自己。
刘贞亮也被这当街行凶给吓坏了。但是想到手上还有这么一支军队,也算有了依仗,便很快答应了。
听到神武军前来那铁甲摩擦的声音,皇帝倒是慢慢地放下心来。然后内心就开始犯了愁,要怎么处理王氏比较好呢?
想到这里,他马上取消了朝会,要求所有阁老和六部尚书前来面圣。
……
瑶光殿内。
王贵妃气的打碎了一个杯子。
“是谁?是谁干的好事?”
她站在已经是一片狼藉的大厅里,用手指着那不存在这里的某人,眼珠暴突,满脸苍白的模样,仿佛厉鬼在世。
素娥吓得赶紧跪在地上,不住地发着抖。自从上次逼宫事件以来,她感觉贵妃就对她没有之前那样好了。现在又对她发了脾气,她也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了对方。
贵妃似乎还在气头之上,“啪嗒啪嗒”的鞋子走在那冰凉的地面上,她走到素娥跟前,一脚踩在她俯首跪趴在地的背上。
“你还真是没用啊!连带个话都带不好!我问你,为什么那个脑子进水的傻子有能耐出钱买凶?”
素娥知道她是为王家小郎君擅自雇凶杀人一事而感到气愤。但还是小心翼翼地提醒对方说。
“娘娘,这不还没找到证据吗?为什么一定是六爷干的呀?”
王贵妃马上就给了她一个眼刀。
“当然是他,不是他还有谁?最多就和那些个军阀勾勾搭搭的,这下好了。老子在打军阀,小的再勾结军阀,还真是一家人啊。”
“依我看,这下事情闹大了,反而不好处理了。我们当务之急就是先找出让陛下可以接受的凶手,再缓缓图之。”
找出陛下可以接受的凶手,不是查明真凶。这个可的的确确是一个文字游戏。
毕竟陛下可以接受的凶手并不一定就是真凶。也有可能是为了某些政治目的而故意张冠李戴的。
王家一心想要脱掉叛逆这个帽子,但是眼看之前那个宫变搞了有点起色,但是现在趋势又变得不好起来。
所以王家小郎君的这个罪名可真的是不可以公诸于世。
那么还有谁可以做文章呢?
长公主?这个第一个排除,她虽然有些势力,但是并不能说她就可以在洛阳城内当街行凶。何况皇帝对于她有特别的滤镜,要是被当作挑拨兄妹关系了倒是不好。
宦官?能做到这点也只有刘贞亮了,可是他却没有任何可以针对崔永升的理由。而且皇帝对于他更加信任,都将神武军调到身边保护自己了,这皇宫里位份高的人就那么几个,要防范的人是谁,早已不言而喻。
姚氏余党?这个经过之前的那场宫变之后,已经被她的人马给筛了好一遍,势力大不如从前。不过就算她说对方是姚氏余党,可皇帝信吗?
剩下的,就只有藩镇了。
你看,现成的理由。这崔永升不是之前上了奏疏嘛。奏疏里面提到要让王老将军对西北河北的藩镇用兵,这就是了。那些藩镇肯定在洛阳都有眼线的,然后就这份奏疏对崔尚书产生了杀之而后快的感情。这一切都是现成的。
定好了凶手,动机也安排好了。剩下的就是寻找证据了。
反正证据很好找,哪怕没有,王贵妃也会让他有。
就在她左思右想构思好后续的发展大纲时,又有一个小内侍慌慌张张前来报告。
“娘娘,御史中丞韦华也遇上刺客了。”
“什么?”
王贵妃刚刚在脑子里设想好后续的发展时,这个新的刺杀事件又打乱了她的计划。
……
皇帝这边接到消息也差不多是在这个时候。
御史中丞韦华也是在上朝过程中遇见刺客。韦华住在通化坊,他刚出坊门没多久,也遇上了从树上跳下来的刺客。全部都是黑衣蒙面。刺客上来就砍了他三剑,第一剑砍断了他的靴带,第二剑刺中了他的背,刚好划破了他的内衣,第三剑才伤到了他的头部。韦华从马上摔了下来,幸好他戴了毡帽,所以伤的不深。刺客又挥刀准备下手,他的仆人抱住刺客不让他近身,结果被砍断了一只手。韦华摔到路边的沟里,刺客以为他死了,便扬长而去。
韦华可没有和崔永升那样上奏疏说要建议王氏攻打藩镇过,他就是反王氏外戚一党,而且还多次阻挠王氏的不少计划。让王氏一族人恨得牙痒痒的。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和王家不对付的人竟然不是姚氏一党。这一点还真让王家头疼。这可是传说中不结党营私的孤臣,是皇帝最喜欢的那款臣子。他可谁都顶撞过,也没为谁说过话。如果他倒霉了,那么王家绝对是第一个被怀疑的对象。
“那么韦御史中丞没有死,还活着?”
报告消息的小内侍对着坐在宝座之上,珠帘之后的帝国至尊拱手答道。
“回陛下的话,韦御史中丞还活着,但是受了上,至今还没醒来。”
皇帝马上拍了一下手,刘贞亮便从珠帘一侧走到了皇帝的跟前。皇帝对他下了一道命令。
“刘贞亮,你去找个和王家没有任何瓜葛的太医去韦家给他看看。记住,一定要保证和王家没有任何关系的!还有,你调一些神武军去保护韦华。出去的时候把刑部尚书、大理寺卿给我叫过来!”
刘贞亮点头称是,然后便后退着走出长生殿。
喜欢。
第一百六十三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