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00章 县里实在没钱[2/2页]

重回1980小人物 天劫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些搞不懂,为什么从京城来的这支考察队,会来到自己的这个贫困县。
     如果说帮县里面脱贫是一个理由的话,那这些人应该在县里多了解一些详细的信息才是。
     直接点名就来到这样的小山村,几乎所有人都能想象得到,肯定有人跟这个村子有渊源。
     要不然就连县长都叫不上名字的小山村,这群一直生活在京城里的领导们,还有那两位港商,怎么可能会知道这是小山村,也不可能对这小山村感兴趣。
     正是因为猜测到有人跟着村子有渊源,领导们更是有些尴尬。
     毕竟进村的路都那么艰难,可想而知村里面是个什么条件。
     “县里财政困难,像这样没有办法修桥的自然村,县里面属实还有很多。
     很多时候我们也是有心无力。”县长赶紧当着所有人的面说道。
     然而有些人却并不买账。
     “组织一些村民就地取材,完全可以搭建出一座石桥。即便不用水泥钢筋,我们古代的时候那些先民们,不都是用这种方法大建桥梁吗?
     就像知名的赵州桥,不就是纯粹的石桥吗?
     既然别人可以做到,为什么这里的村民就没办法呢?
     是大家不懂技术,还是大家不会开凿石块。又或者说连开凿石块的工具都没有?
     锤子凿子这种应该有吧?每年快入冬的时候,北方的乡亲们几乎都没什么农活可干。
     这个时候正式组织大家修路修桥的好时候,再加上这一时间点已经过了汛期,修路修桥更是天时地利人和。
     怎么到了县长嘴里,就是那么的没有办法呢?
     到底是县里的领导们过于懒惰,还是这村里面的村民过于懒惰?”有人很直截了当的说着所有人都能看到的问题。
     深秋快入冬的时候,在这个年代很多以务农为主的家庭,都没有了重体力活可干。
     组织一些走这条路的村民,大家拿着锤子凿子上山开石头,然后把开凿好的石料,运输到这即将盖桥的河段。
     怎么样去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看,都不是什么劳命伤财的大工程。
     而且村民们自己走的路,只要有人稍微挑个头,自然会得到所有村民的响应。
     即便一年盖不成,两年,三年总会把这桥修出个样子来。
     就算是用三五年时间去备料,用三五年的时间去开凿石块。
     这石头又不是木头,难不成开凿出来之后还会腐烂?
     无非是对百姓的关心不够,有些事情只要自己不着急,就觉得无足轻重。
     如果是县长整天走这样的路上下班,估计这条路早就遇水架桥。
     听到京城里来的领导们当面的指责,这让县长感觉到脸皮发烫。
     虽然这话说的非常直接,甚至有些当众打脸的感觉。
     但好在并没有任何人觉得不妥,就连县长也是赶紧做出了承诺,承诺以后一定会多到偏远的乡村走一走看一看。
     一定要了解村民们最急迫的需求,帮助老百姓解决衣食住行这种最基本的难题。
     听着县长的话,有些人还是不以为意。
     只不过没有再继续说出来而已。
     听着大家的议论,林平倒是十分满意。
     有这样的考察团团员,自然不用担心某些人出这趟远门只是为了游山玩水。
     “大家也没必要过多的苛责县长,毕竟县长这个工作,处理的事情太多了。
     而且很多事情都有个轻重缓急之分,既然这里的村民们还能够正常的出入,那自然是稍微缓一缓也无足轻重。
     我代表我们公司表个态,我们公司会在两天之内,成立一个专项的账户。
     这个账户不会有太多的钱,五千万而已。
     咱们这支考察队,除了要盯着修高速公路之外,还要考察整个县所有出行困难的村庄,是不是需要一座结结实实的桥梁。
     无论是大桥还是小桥,只要是事关村民们的出行,大家就要进行选址施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有需要的资金都从这个账户来出,所有的钱不经过县财政,完全由我们这些人进行操控。
     好在此次出行都是跨部门的人员组成,相信修些这样的小桥,对大家来说不是什么难题。即便有难题,一个电话会有很多桥梁专家前来支援。”林平当着所有人的面开启了撒钱模式。
     一出手就是五千万,而这还仅仅是用来修桥的钱。
     在这个年代五千万人民币,撒在一个小县城里,足以引起巨大的震动。
     更不要说高速公路的项目更是一个吞金巨兽。
     县长听到这位港商又开始撒钱,高兴那是必然的,有句话叫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县里的财政十分的紧张,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做这种民生项目。
     甚至县里的很多老师们,已经大半年没有发工资了。
     就连各个单位的职工,也已经四五个月没有发工资。
     一个县穷成这个样子,几乎所有的经费都依赖上级拨付。
     根本没有任何可以盈利的点,让税收去补足县财政。
     大型国有企业那是想都不敢想,连个像模像样的乡镇企业县里都拿不出来。
     全县唯一的企业只有一间水泥厂,而就是这水泥厂,还是县里自筹资金咬着牙勒紧裤腰带建成的。
     也正是建了这座水泥厂,导致整个县里所有单位,一时半会儿都领不到足额的工资。
     而现在突然间跑来一位财神爷,来到县里二十四小时时间不到,又是开启高速公路,又是要在县里各个乡镇乡村搭建桥梁。
     这五千万要是撒下去,可是能实实在在的解决不少的出行难点。
     这五千万,可是实实在在的帮县财政省去了五千万。
     有了这些钱之后,即便不经过县财政的手,单单是采购各种各样的工具人力物力,就能够让很多人富足起来。
     有些领导已经有了深深的谋划,要是在乡镇里多盖上几座桥,多报备一些用料物资,那是不是代表着能多申请一些经费。
     这些京城来的领导位置是不小,可再大的官儿他也不能亲自上手去干活不是。
     而且到时候整个县城所有的乡镇都在架桥,这一个考察团也不过六十来号人,就算再招些人过来,也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够叮的严严实实。
     总会有一些地方露出一点点油水。
    喜欢。
  

第400章 县里实在没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