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杏花村的最东头,住着一对老夫妇,男的叫王老实,女的叫李秀娘。老两口日子过得清苦,住的是两间漏风的土坯房,吃的是掺了野菜的稀粥,可村里人提起他们,没有一个不竖大拇指的。为啥?就因为他们俩心眼儿好,实在得像他们家门口那块老磨盘。
     王老实年轻时是个石匠,落下了一身病,干不了重活,就靠着编些竹筐、草席去镇上换几个铜板。李秀娘则在家里纺线织布,手艺虽好,可买得起她布的人也不多。两人就这么相依为命,日子紧巴巴的,可脸上总是带着笑,从没听过他们抱怨半句。
     在他们家那口黑黢黢的老灶台里,砖缝的深处,住着一位特殊的房客——一只灶马。
     灶马,就是那种喜欢待在灶台边上的小蟋蟀,灰不溜秋的,个头不大,也不怎么叫。这只灶马,也不知道在这里住了多少代了,总之,从王老实记事起,它就在。它不咬人,不偷吃,就静静地待在灶台的缝隙里,感受着灶火的温暖,听着老两口的家长里短。
     这只灶马,可不是一般的虫子。它活了不知多少年,早就通了灵性。它见过王老实把好不容易讨来的一碗白粥,倒给了门口快要饿死的流浪狗;它见过李秀娘把自己省下的一块布,送给了邻家衣不蔽体的小姑娘;它见过寒冬腊月,老两口自己冻得瑟瑟发抖,却把家里唯一厚实的被子,盖在了生病的邻居老奶奶身上。
     灶马的心里,装满了老两口做过的每一件好事。它觉得,王老实和李秀娘,是它见过的最好的人。可为什么,好人却没有好报呢?它看着老两口日渐佝偻的背影,看着他们碗里越来越稀的粥,看着李秀娘为了省灯油,天一黑就摸黑纺线,心里就一阵阵地发酸。它多想帮帮他们,可它只是一只小小的灶马,能做什么呢?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年三十,除夕夜。
     按照老规矩,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祭拜灶神,感谢他一年来的庇佑,并送他上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功过。
     王老实和李秀娘虽然穷,可这规矩一点没马虎。李秀娘把家里仅有的几块麦芽糖,小心翼翼地放在灶王爷的画像前,又摆上了一小碟清水。王老实则恭恭敬敬地上了三炷香,嘴里念叨着:“灶王爷在上,我们老两口没啥本事,一年到头也没给您供上啥好东西,就这点糖,您尝尝甜。我们没做过坏事,对得起天地良心,您上天见了玉帝,可得多替我们美言几句啊。”
     说完,老两口就熄了灯,早早地睡了。他们知道,灶王爷会在子时升天。
     灶台缝隙里的灶马,却精神抖擞。它知道,它的机会来了!
     子时一到,只听一阵微风吹过,灶王爷的画像上仿佛泛起一层柔和的光。一个身穿红袍、面容和善的神明身影,从画像中飘了出来,正是灶神。他看了看那简陋的供品,又看了看熟睡的老两口,微微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似乎在为他们的清贫而惋惜。随即,他袖袍一挥,准备腾云而去。
     就在这一瞬间,灶马动了!它用尽全身力气,从砖缝里猛地一跃,像一颗小小的灰色流星,不偏不倚,正好跳进了灶神宽大的袖子里!
     灶神只觉得袖口微微一沉,以为是沾了点灰尘,也没在意,脚下生云,直奔天庭而去。
     灶马在灶神的袖子里,只觉得耳边风声呼啸,身体轻飘飘的。它又紧张又兴奋,小心脏扑通扑通跳个不停。它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但它必须试一试。为了王老实,为了李秀娘,它要拼一把!
     不知过了多久,风声停了。灶马感觉到灶神的脚步声,想必是到了天庭的凌霄宝殿。
     灶马悄悄地从袖口探出一个小脑袋,偷偷往外瞧。我的天哪!这里金碧辉煌,到处都是闪闪发光的宝石,仙鹤在空中盘旋,天将们威风凛凛,连空气里都飘着一股好闻的香气。它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气派的地方,一时间看得都呆了。
     只听一个威严的声音响起,想必就是玉皇大帝了:“灶神,你辛苦一年,今日述职,将人间各家善恶,一一奏来。”
     灶神上前一步,开始汇报。他先是说了些大户人家如何乐善好施,如何修桥铺路,引得玉帝频频点头。接着,他又说了些恶霸豪强如何欺压百姓,如何为富不仁,听得玉帝龙颜大怒。
     灶马在袖子里听得心急如焚。它知道,以王老实家的条件,根本排不上号。等灶神把那些大户人家都说完了,天就亮了,灶神就得回去了。它必须现在就行动!
     趁着灶神汇报的间隙,灶马鼓起毕生的勇气,猛地从袖子里跳了出来,落在金光闪闪的大殿上。
     众仙一见,都愣住了。一只小小的蟋蟀,怎么敢闯入凌霄宝殿?
     哪吒三太子脾气最爆,踏着风火轮就上来了,指着灶马喝道:哪来的小虫子,敢在此捣乱!看我不一枪扎死你!”
     灶马吓得浑身一哆嗦,但它没有跑。它对着高高在上的玉帝,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用尽全身力气,发出了一阵清脆而急促的鸣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叫声,和普通蟋蟀的“唧唧”声不同,它仿佛带着某种奇特的韵律,像是在说话,又像是在唱歌。
     玉帝是个仁慈

第552章 灶马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