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四十三章 成长环境[2/2页]

父亲的土地母亲的河 杨允勇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读书教书,社会经验生活经验却知之甚少,以后还得多指点指点。”
     柳晓楠不必转身,目光扫视一遍便能看清这间小屋里的一切。炕上叠放着几床被褥,地上只摆放着一只老式衣柜。柜顶上除了两只小圆镜子和几张毕业合影,整整齐齐满满当当地摞着从初中到高中所有的课本,与满墙的奖状相映成辉。
     他说:“处理生活中的杂事,本不是你所擅长的,以后你只管把精力放在你的教育事业上,其他的事情交给我来办。”
     孟想想再也无话可说,拉着柳晓楠的手回到东屋,对她的父母说:“爹、娘,这笔钱是晓楠的一片心,收下吧!明年咱家盖新房。”
     孟父孟母欣然接受。在之后的交谈中,柳晓楠了解到,孟家以前有过四间房子,倒给二儿子结婚用了,老两口买了这三间老房子,带着两个女儿搬到这里来。
     说到这里,孟母多有感慨。重男轻女,女儿烧火做饭、喂鸡喂猪手里还得拿着书本,结果女儿比儿子有出息,觉得对不住女儿。
     孟想想依然感激着母亲,如果不是母亲的坚持,她有可能会放弃读大学的机会。那样的话,又如何能遇见柳晓楠,从而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
     她抱着母亲说:“还是娘有眼光,把我赶出家门闯世界,这才遇见你侄子。你侄子好不好,是不是很优秀?”
     “那还用说。”孟母开怀地笑着:“我们柳家出人才,不次于你们孟家。”
     听着母女俩的谈话,柳晓楠想起父亲跟他说过的一句话,一个好女人,能够改变一个家、甚至一个家族的命运。他谈起自己此行的另一个目的,并把家谱拿出来给孟母看。
     孟母看过后告诉他,柳氏的老一辈代代口口相传,的确有一支人闯关东定居在辽南,家谱上却未必有记载,让他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过两天让孟想想带他去一趟李家庄,满足他和他父亲的心愿。
     孟想想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好,铺好一床新被褥点上一盘蚊香,让柳晓楠早点休息。柳晓楠考虑到孟想想会有很多话,要单独跟她的父母说,便听从了她的安排。
     来到西屋,孟想想问柳晓楠:“我烙的煎饼好吃吗?吃没吃饱?”
     柳晓楠说:“煎饼好吃,地瓜也好吃,我吃得饱饱的。”
     “我看你吃了几根地瓜,你真的爱吃地瓜呀?以前你吃我的地瓜干,我一直以为你是为了安慰我。”
     “我骗过别人,什么时候骗过你?你想想看,从咱俩认识到现在,我说过一句伤害你的话吗?不知为什么,我一直觉得你需要我的特别照顾。好了,你不要有那么多的心理负担,我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吃得香睡得下,不需要你特别关照。就像你在我家时我对待你的那样,随便一点自然一点。”
     哄走孟想想,柳晓楠平躺在炕上,闭上眼睛平静了一会儿,把思绪渐渐收拢到《那一声长号》里。趴在炕上铺开稿纸,沿着原有的思路写下去。
     几天前,岳雪莲的学姐还打来电话,询问他的写作进度,希望他能在年底前交稿。他告诉学姐,因为有些事情,交稿进度可能会滞后。
     孟想想开门进来,端来一盆热水让柳晓楠洗洗脚。见他趴在炕上写作,连忙把他拉起来,这样很累的。
     柳晓楠说习惯了,以前住集体宿舍时也是这么写作的。
     孟想想说她上中学时也曾这么学习过,累脖子累肩膀,累得不行想放上一张饭桌,妹妹又没有地方睡觉。后来,她把一个小木箱子搬到炕上,盘着腿学习,腿麻木了再伸着腿,初高中就这么过来了。
     烧火喂猪手拿着书本,把木箱子当书桌,自己何曾有过这样的刻苦与毅力?柳晓楠有感而发,说了一句电影里的台词:“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孟想想说:“要台缝纫机你都不给我买,还谈什么面包牛奶。”
     柳晓楠笑道:“一台缝纫机让你着魔了。这样,开学后,我给你买一台女式二六自行车,斜梁的,骑自行车可以穿裙子。”
     “你那台自行车挺好的,不用买了。”
     “那是我的,没有自行车我也挺不方便的,咱俩一人一台。”
     柳晓楠坐在矮凳上洗脚,孟想想在一旁给他洗袜子。孟想想时不时地抬头看着柳晓楠,几次欲言又止。
     柳晓楠说:“有话你直说,不要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似的。”
     孟想想抬起头说:“今晚我得跟你睡在一铺炕上。”
     “家里才增加我一个人,现实问题便摆在面前,现在知道房子的重要性了?”
     “知道了!像你家的那个大房子,来多少客人都不愁。我爹娘商量好了,明年用你的那笔钱盖新房。”
     “让你爸跟我睡一铺炕不就解决了?”
     “我爹不肯的,他知道他女婿是个作家,不能打扰你。爹娘同意的,反正离结婚的日子也不远。再说,柳叔叔说过你要是对不起我,他会打断你的腿,谅你也不敢。”
     柳晓楠看着孟想想:“孟想,你确定你做好了结婚的心理准备?”
     孟想想楞了一下,结婚还需要心理准备吗?她说:“我暗恋了你四年,每次在校园里见到你,我都觉得你离我很近又很遥远;每次见到你和岳老师亲密无间地走出校园,我都为你感到高兴为自己感到痛苦。那个带我的老师几次向我表白,我都告诉他,我有所爱的人,尽管我配不上他。岳老师回国找我之后,我为你大哭了一场,那不是我希望看到的。如今水到渠成,我还需要做什么心理准备?。”
     柳晓楠问:“你学习用的那个木箱子还在吗?”
     “在呀。”孟想想指指老式衣柜侧面,一只放在两块红砖上的小木箱子:“里面放着几双我和妹妹在家穿的布鞋,你问这个干什么?”
     柳晓楠也不答话,用抹布把那个木箱子底部的灰尘擦去,搬到炕上,摘下孟想想脖子上的围巾铺在上面。上炕盘腿坐在木箱子后面,铺开稿纸继续他的写作。
     孟想想知道,这是柳晓楠要体验她学习时的状况。她说:“我把鞋子拿出来。”
     柳晓楠说:“不必了。出版社催稿子,父母催着结婚,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我们有的忙的。”
    喜欢。
  

第一百四十三章 成长环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