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一十三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1/2页]

西汉女人 原野粗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一百一十三章此心安处是吾乡
     用“此心安处是吾乡”做标题,有点时空倒置!
     这“此心安处是吾乡”是苏轼的诗句,全诗是这样写的:“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首词写得太美了!
     苏轼是写给他的友人王巩的。王巩即王定国,因“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定国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几年后,王定国回到北方,与苏轼一同饮酒。王定国让他的歌姬柔奴(别名寓娘)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广南风土人情,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有感而作。
     这首词看似与我这里要写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揣摩,却似别有味道在其中。
     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并不是王巩的故乡,只因是王巩被贬在这里生活了几年,对这里产生了感情,有了“此心安处,便是吾乡”的认同。
     刘邦的故乡是丰邑,只因当年雍齿的缘故,刘邦对自己的故乡有些厌恶。而沛县并不是刘邦发故乡,只因刘邦在沛县起义,由沛县开始了人生的征程,便把沛县当做了自己的故乡!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特别是这词的下半阙,联系刘邦的人生经历来阅读,会让人百感交集!
     刘邦征剿英布大获全胜,班师回朝,应是举国同庆的盛世,但不幸的是刘邦却意外受伤,而且伤口感染,引起并发症。
     这是刘邦在战场上第二次受伤!
     刘邦第一次受伤,是在汉四年,与项羽对峙的成皋战场上,被项羽射中胸部。那次伤势严重,以致卧床不起。为了稳定军心,在张良的请求下,刘邦带伤慰劳前线官兵。
     那时的刘邦与此时的刘邦比,还算年轻,伤势虽严重,
     但很快就愈合了!
     这一次,尽管伤势不严重,但伤口发炎,引起并发症。此时的刘邦年届花甲,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伤口一天天恶化。
     刘邦很悲观,似有大限将至的感觉。
     刘邦虽然得胜而归,却没有胜利的喜悦。
     一路上,刘邦闷闷不乐,情绪十分低落,心事沉沉!
     刘邦感叹:人强强不过命;命强强不过势。英布造反,自己震惊,不想御驾亲征。现在果然被那星相大师不幸言中。虽然没有死在沙场,也不会死在回家路上,那么,回朝廷后,自己就是大限将至了。
     占了虚卦,就应该相信卦象的灵验,就应该等待,却经不住那些人聒噪,最后违背自己的心愿,草率出征,仓促征战。这就是命,想绕过去都不由自己做主!
     深秋了,蓝蓝的天空,传来几声雁鸣。
     高空中的雁鸣,是那么高旷与苍凉,让人禁不住触景生情!
     刘邦仰望蓝天,一群大雁正排着人字,向南飞去!
     刘邦心酸地感叹:鸟归巢,人归窝,都那么急匆匆!
     人到了一定年纪,特别是低落的时候,最先想起的是自己的故乡!
     故乡:那是魂牵梦绕的地方!
     自己幼稚时的欢乐,就失落在那个地方!
     自己儿时的梦想,也遗落在那里!
     成年后,四处闯荡,一旦安定下来,尽管身不由己,但心又回到那里!
     那里的一山一水,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那里的一草一木,都牵扯自己的魂灵!
     那里有自己的祖坟,自己的列祖列宗长眠在那里!
     那里是游子的根,上辈人总是不停地对后辈说: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自己来到世上的第一声啼哭就永远留在那里!
     那里是游子的归宿,每年清明节,那四处响起的鞭炮声,就是呼唤游子魂归故里;那漫山遍野飘香的纸钱味,就是招致游子梦回故园!
     刘邦想到这些,回故乡看看的心情更迫切!
     刘邦的出生地是丰邑,刘邦不当丰邑是自己的故乡!
     刘邦的出身地是沛县,那里有他熟悉的一切!
     人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刘邦正是这样想的,他把沛县当作自己的故乡!
     刘邦回到故乡,回到沛县,让刘邦寻找到了人生的快乐!
     这种欢乐,让刘邦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皇帝!
     当刘邦对随军的戚姬说:“我们绕道到沛县看看,那是我的故乡,我驾崩后,我魂灵归宿的地方!”
     戚姬没有理睬刘邦!
 

第一百一十三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