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十六章 无为之为[2/2页]

西汉女人 原野粗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正经事。
     因为刘邦近来常常为功臣们在朝廷之上喝酒行乐、狂呼乱叫、朝廷之上成了娱乐场而烦躁不安。
     叔孙通想通过朝仪制止这种混乱现象,帮助刘邦建立一套井然有序的朝廷秩序。
     叔孙通向刘邦说明了来意,并不厌其烦地为刘邦解释,为什么要制作朝仪。
     刘邦根本没心思听叔孙通的胡说八道,为了叔孙通不烦他,只得说:“你个老小子,喜欢怎么弄,就去怎么弄,总之,近来不要烦我!”
     叔孙通转身离去时,刘邦又警告叔孙通说:“你要记住,你搞的什么朝仪,首先要考虑老子是否做得到!老子做不到,你就白搞了!”
     叔孙通听了这句话,高兴地离开了刘邦。
     叔孙通为了他的朝仪,他当晚就赶回了老家山东。
     叔孙通准备邀约当年的老同行们一起赴长安,帮他制订朝仪。
     当年的那些老同行们,都瞧不起叔孙通,讥笑叔孙通说:“你辅佐的主子有十多个,你都是靠阿谀逢迎得到的富贵。一个新建的朝廷,只有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教化,才能制订朝仪。如今,天下初定,你却要制订朝仪,必然是为了讨好刘邦。你的所作所为,违背了古训。我等不愿与你同去!”
     叔孙通虽然遭到指责仍不灰心,他苦口婆心劝说了一批志同道合者到了长安。
     经过叔孙通苦心排练,终于有了结果,叔孙通邀请刘邦前来观看。
     刘邦看后,十分高兴!
     刘邦认为这些礼仪显示了皇帝尊严,而且简单易行。于是便下令大臣们参加彩排。
     彩排那天,刘邦亲自到场!
     有些功臣当作好玩,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还是如原来赴宫廷宴会那样,斜挎着宝剑,双手捧着个酒壶,笑哈哈地,还时不时喝两口酒,根本不理会叔孙通那一套。叔孙通让他们走东,他们偏要走西。刘邦也没有拿此当回事,任由一些功臣我行我素。
     叔孙通想:这时要靠刘邦来维持秩序是指望不上的,要是刘邦能控制这种局面,宫廷宴会上就不会出现那种乱哄哄的现象。成功在此一举,自己必须舍得一身剐,制止这种功臣闹场现象。
     叔孙通叫来执行官,先把执行官训斥了一顿,然后又责令执行官在刘邦面前下跪!并说:“今天彩排,是皇帝亲自主持,你身为执行官,不执行现场纪律,这是对皇帝不敬,冒犯皇帝龙威!”
     执行官听说是皇帝亲自主持,十分害怕,颤巍巍地跪在皇帝面前。
     刘邦听叔孙通一番解释,也恍然大悟,大声命令:“将执行官革职查办!”
     刘邦这一声怒吼,唬住了胆小的,一些胆大的仍我行我素。
     新任命的执行官紧张起来!
     他想:不严厉制止闹场现象,会受到皇帝的革职查办;若要制止那些闹场的官员闹场,自己也有点害怕。那些敢于闹场的人都是皇帝的亲信,平素日,皇帝都奈何不了他们,何况是自己这种无名小卒?
     新上任的执行官仔细想想,也只好舍得一身剐,两害相权,取其轻。
     执行官壮着胆子将那些闹场者当场杖责四十大板,轰出去了!
     刘邦对此一声不吭!
     不管是执行官、叔孙通,还是那些文武大臣,他们都猜不透刘邦闷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都感到忐忑不安!但效果达到了,所有参加彩排的人都令行禁止,中规中矩。
     叔孙通顺利完成彩排!
     公元前200年,长安宫落成,刘邦首次使用叔孙通的宫廷朝仪主持朝岁大礼。
     当天黎明时分,设有专人负责,将群臣一一领进大殿殿门。
     当宦官高升大喊:“趋!
     群臣便依次小跑,进入大殿。
     功臣、王侯、将军等在西面排成长队,向东而立;文官自丞相起,也在东面排列,向西而立。
     然后刘邦坐着龙辇,从内间缓缓而入,文武大臣,手拿旗帜,高呼万岁!
     接下来,宦官按照职位高低宣示朝臣上殿。
     地位低于诸侯,高于六百石的官员一一向刘邦朝觐。这种场合,这种演练,在场大小官员对刘邦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仪式结束后,酒会开始了。
     宫中仆人蹲在地上向群臣敬酒。从始至终,当朝御史都在现场监督,如有大臣违反礼仪,则立即逮捕。在这种严肃的气氛下,众官战战兢兢,依礼而行!
     整个过程,没人敢大声喧哗,也没有人敢不依礼而行。往日那种乱哄哄的现象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敬畏、严肃的气氛。刘邦心里甜如蜜!
     刘邦高兴地对叔孙通说:“我直到今日,才知道当皇帝是这么尊贵!”
     于是任命叔孙通为大常,并赐给他黄金五百金。
     叔孙通的朝仪让刘邦的朝堂表面上安定下来了,不过,这只是表面现象。
     表面看,那些功臣上朝有规矩了,安静了!这只是身体表面的安定,他们的内心却十分不安与愤怒!
     他们想:“韩信封了楚王,另一个韩信封了韩王,英布封了淮南王,彭越封了梁王,张耳封了赵王,臧荼封了燕王,吴芮是衡山王。这些人手里有兵,占有地盘,还可以任免官员。为什么他们几个就能封王?我们同样是提着脑袋打江山,为什么最后还是一无所获?和他们相比,不说封个王爷,最少可以弄个侯爷!
     特别是像萧何、曹参、周勃、卢绾等既是刘邦的亲信,又功劳显赫,到现在也没有弄到个名分。尽管嘴上不说,但心里总还是不舒服!
     更着急是审食其!
     审食其是元老级别的人物,可是一直跟在吕后身边做舍人。既没有野战之功,也没有文治之德。审食其自己担心,到时会一无所获!
     为了捞到好处,审食其寻找一切机会!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一章:文武之争。
    喜欢。
  

第五十六章 无为之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