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0章 夏邦的藩属次路[1/2页]

从今天开始亲政 囧囧无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炎国是有与旌旗相关的礼法律例的。
     封建帝制,皇帝是核心。
     礼法律例,自然都是为皇权服务的。
     为了彰显皇权,自然就设计出了一些旗帜来。
     就炎国来说,就有太常旗、太极旗、卍字旗。
     太常旗是自古相传的象征天子、皇帝的旗帜,以日月星、北斗七星、十二旒龙纹为构成。
     天有三宝日月星,又称三辰,日月星象征着天。
     古人认为北斗运于中央,北斗变化,则天地变化,四季节气运转。象征着至高权力!
     十二旒,旒是身份地位象征,秦朝以前,天子九旒,为最高。始皇帝一统神州之后,以为功盖三皇五帝,九旒配不上自己了,于是搞起了十二旒。
     龙的起源寓意,则比较多。
     一说为上古神兽,天之四灵之一(神龙、白虎、朱雀、玄武),天降辅助天子,所以有真龙天子的说法。
     一说为虚造图腾,以蛇为主体的图腾综合物。它有蛇的身、猪的头、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须、鹰的爪、鱼的鳞。在远古时代,人以群分,结成部落,部落各有图腾,旷日持久的互相联合、兼并中,逐步的混同为一,于是各取图腾之部分,创造出龙。主体蛇身,即伏羲部落。这样做是为了促进团结、稳固共主身份地位。
     一说取于天象,由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象其形,于是构造出龙纹、龙字。
     上古圣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观察天文地理世间万物运转变化的道理,掌握了天地万物变化之机要。
     掌握了这些知识,于是才能执天之行。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如今这人人皆知的道理,并非从来就知道的,也是从无知到认知的。
     上古之时,人们本来是不懂的耕种这道理的。——经济情况,处于采摘、渔猎文明时期。
     直到圣人掌握了这些知识,这才逐步推广,人们才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规律,去耕种畜牧,突破原始的采摘渔猎文明,文明得以晋升!
     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起于伏羲时代,盛于神农时代。
     上古有三皇,功绩最高,旷耀万古,分别是:天皇燧人、地皇伏羲、人皇神农。这三皇,又被称为燧皇、羲皇、农皇。
     燧皇之功,重在发明了人工生火之法。
     火本为天雷击发、火山喷发才有,是天地之力!人能造火,是人掌握了天之力,故而被奉为天皇。
     人工生火之法推行普及,使人得以熟食,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并能驱赶野兽,使人族的安全、寿命、繁衍得到了质的飞跃。功德无量。
     羲皇之功,多不胜数,比如造渔网,使捕鱼效率提升了,而其最大之功,在定天文历法,为后世发展农耕,奠定了基础。也是功德无量。
     人皇功绩也极多,出名便有神农尝百草、口口相传下神农本草经。但是他的最大功绩,乃在于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领导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使得人族文明,从采摘渔猎晋升到耕种畜牧!食物的大量充盈,促进了人类的繁衍生息,自然也是功德无量!
     而在这文明晋升中,苍龙星象就是极重要的“参照物”,天文官看星象以知时节,知道处于什么时节,以准备农耕。
     象苍龙星象之形,而造龙纹、龙字,龙也就在夏邦文明中,蕴含了极其特殊的地位。
     乃至于太常旗中,也有龙纹元素。
     太常旗这些元素具备。且又有专门的独立的三辰旗、红日旗、白月旗、北斗旗、十二旒龙旗。
     太极旗,太极是玄门道教标识。卍字旗,卍字是释门的标识。皇帝统治天下,集世俗权柄及神权于一身,教门也得向他低头,尊奉他为主!
     这些旗帜,说到底都是皇权象征,而不是象征国家的。
     除了这些旗帜外,还有用于军事的令旗等。
     民间商家也孕育出了代表自家的标识、旗帜,但是相关律法空缺。
     与西洋夷国贸易,他们的船只到来,安插有国旗。
     蛮夷有,我夏邦竟然没有,这实在是不成体统!于是,便有官民,发明出了非正式的国旗,譬如炎国,就弄出了个红底黑字,中间一个炎字。
     刘玄提出弄个象征炎国的旗帜、徽章,也不是自己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早已经有这样的需求的,只是一直没人提到朝廷、内阁来,定出个正式的来。
     高洁、曹琳等人都没想到这事,暗道:[陛下把这事提起来,很显然,兴许心里已经有了定计了啊!]
     高洁明白,皇帝提起这事,不是让自己去设计国旗,而是已经有了腹稿,便恭敬的询问道:“是臣等疏忽了,敢问陛下,可是已经有了计较?”
     刘玄道:“朕的确有些想法,只是举棋不定,还没有定策。”
     便和他们略微说了这事。
     那个非正式的国旗,太那啥了,不成样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常旗是最尊贵的旗帜,意在从中取元素,以定国旗。
     但是,那些元素都是与皇帝皇权呼应的,于百姓来说,有什么代入感?没有代入感,又怎么有认可?
     至于太极、卍字,一教之标,岂能做为国标?
     刘玄的心里,比较倾向于龙纹。
     龙既有象征皇帝皇权的意思,又有大团结的意思,这是很好的。
     只是,龙纹过于复杂,设计到国徽中可以,国旗中却不大合适。
     若蒙学先生教学童画国旗,国旗里要是有个龙纹,那还不麻烦死?
     刘玄平心而论,推己及人,要是自己画的话,绝壁会蛋痛的要骂娘!
     而且想到龙纹国旗,便会想到前世的清国,弄了个什么黄底蓝龙戏红珠,结果24年就亡国了,膈应呀!
     究竟要弄成什么样,他自己也不清楚。
     于是,只把心底的一些概念、要求说了,便把此事丢给了内阁,让他们去伤脑筋吧!
     概念要求:旗帜为长方形,要红色,一来国号炎,便有赤之意,赤色即红色;二来红色如同鲜血,太祖起义,义军死伤无数、吴齐晋秦地抵御蛮夷,与之斗争,也死伤了无数人,也是对他们的祭奠,勿忘英烈,不能忘本!
     底色调是定下了的。
     其余的纹样,却是没有定论。
     内阁把这件事记下

第210章 夏邦的藩属次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