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1章 门户之见[2/2页]

奋斗在五代幽州 七桃散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赵玗说道:“也不要太早地暴露自己的实力。我教给契丹人的东西虽然厉害,但是在我新州军的黑科技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他也担心赵思温因为实力的增长,过度膨胀,找来契丹国提前剿灭。那样的话,自己的大布局可就完蛋了。所以这才提前给赵思温打了个预防针。
     赵思温有些尴尬,刚才确实是有些膨胀,说道:“公子放心,咱们可以随时通信。”
     赵思温知道自己完全跟不上赵玗的思维,索性接受赵玗的遥控指挥。
     大的方针交给赵玗去把握,自己只负责具体的实施。
     赵玗说道:“愿我们他日再见时,是在庆功宴上。赵公保重!”
     赵思温面色凝重,拱手道:“公子保重!”
     ……
     离开临潢府,向西走三百里可以到达长春,再向南三百里,就能到达沈阳。
     渤海国的国都,原本在忽汗城,在长春还要往东三百里的地方,位于现在黑龙江东南角,吉林省东北角,两省交界处。那时候的长春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黄龙府,是后来金国的都城。所谓“直捣黄龙”,指的便是这里。
     渤海国被灭之后,建立了东丹国,契丹人把忽汗城的靺鞨人全部都迁到了东平郡,也就是现在的辽宁省辽阳北,沈阳南的位置,并把这个地方称之为南京。东丹国,全程叫东契丹国,跟契丹同为一体,所以也共用了一套都城体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里的南京,其意思是指契丹国南方的京城,北京是指契丹国北方的京城,也就是临潢府。等契丹国收编了幽云十六州,便把幽州,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市称之为南京,把南京辽阳,称之为东京。
     赵玗这一行的目的地,就是东契丹国的南京,辽阳。
     一路上,赵玗和薛廷番讨论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赵玗问道:“你怎么看赵思温这个人?”
     薛廷番很认真地回到:“很有才,是个能吏。”
     赵玗道:“不是说这个。我是说,你觉得他是汉奸吗?”
     薛廷番疑惑不解:“汉奸?”
     赵玗道:“就是中行说那样的人。”
     薛廷番没读过历史,不知道西汉时期陪嫁的太监,摇了摇头:“公子是说汉人投靠异族吗?这样的话,我觉得公子说得不对。”
     “哦?”赵玗有些惊讶,难得薛廷番在大事上能有自己的见解:“你怎么看?”
     薛廷番说道:“赵公是个有能力的人,可是他如果留在中原,顶多不过是一个书吏,甚至连个书吏都当不上,或许连一条活路都没有。他到契丹国,不过是为了生存罢了。如果中原依然是盛唐景象,谁会远离家乡,去蛮族之地呢?”
     赵玗点了点头:“有点道理。”
     薛廷番说道:“更何况,现在就算留在中原又如何?李从珂是沙陀人,石敬瑭是粟特人,他们也不是汉人。有个赵德钧是汉人,却又是那样一副奸邪嘴脸。倒是公子是汉人,可是赵思温投靠契丹的时候,公子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赵玗从薛廷番的回答中,得到了自己满意的答案。
     在这个时代,民族之间的门户之间非常地小,甚至可以说是五千年中华历史之中,民族之间门户之间最小的时候。
     心情好,便不觉得路难走。
     不知不觉中,辽阳到了。
    喜欢。
  

第231章 门户之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