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也有人开始信奉佛教。
因为佛教描绘的未来,更加地美好。
萨满教其实是一种多神教,带有远古时期巫术的色彩,讲究万事皆有神灵。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契丹人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民众认知的增长,萨满教的说法越来越多地被质疑。
于是乎,佛教的轮回说便有了市场。
信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佛寺也越来越多。
佛寺多了,和尚便不够用,于是乎许多在庙里待了没几天的人,连佛经都没念一本的假和尚,便出来招摇撞骗,占了庙宇。
恰好这妇人去的那个尼姑庙,就是这么一个地方。
庙里的尼姑原本就不是什么好人,全指望那点香火钱供自己挥霍。
直到有一天,富贵人家也来庙里烧香,看见俊俏的尼姑便调戏几句。
那尼姑本就是个假尼姑,在庙里待了这么久,早就旱得不行,一调戏便打蛇随棍上,跟香客厮混在一起。
庙里的主持见了非但不阻止,反而给富贵人家安排场所,活生生地寺庙给弄成了个妓院。
逐渐地,尼姑庙也就成了富贵人家的娱乐所。
再慢慢地,几个尼姑耍腻了,他们便开始物色良家女子。
或诱拐,或威逼,可是糟蹋了不少良家妇女。
但一来他们行事隐秘,二来时候给了不少补偿,一时之间并没有暴露。
可是线人的妻子,从小家境殷实,读过一些诗书礼仪,二十四孝女戒学过不少,一时之间悲愤难以,才会以死证清白。
不必说,这妇人一定是在某一次祈福的时候,被某个富贵子弟看中了,然后给强来了这么一次。
不得不说,那富贵子弟的口味倒挺别致的。
妇人一股脑说完,心情反倒是平复了下来,轻轻地接过自己的孩子,抱在怀中安抚。
孩子回到母亲的怀抱中,立马活泼起来,挥舞着小手跟母亲玩闹着。
故事讲完了,大家都看着赵玗,等着他出主意。
赵玗的智计百出,在坐的人都见识过。
只要有赵玗在,别人都懒得动脑筋了,只要听他的安排便行。
赵玗倒觉得报仇是其次,首先要安抚好妇人。
“死很容易,活着更难。你只想着自己一死了之,可曾想过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丈夫?你一死了之,你丈夫再去替你报仇,然后再被官府抓了砍头,可你的孩子却成了没爹没娘的孤儿,你又于心何忍?”
一说到孩子,妇人的目光也柔和起来。却一句话都不说,不说赞同也不说反驳,显然已经被说动了一些。
赵玗继续说道:“你被人侮辱,是那恶人的错,又不是你的错。难道不应该想办法让那恶人受到惩罚吗?你又何必只苦了自己呢?”
妇人在契丹国生活了几年,思想渐次开放了些。
一开始觅死觅活的,是过不了封建礼教的坎儿。
赵玗这么一分析,好像也很有道理。
好死不如赖活着,能活着谁想死啊。
那妇人心思活了起来,问道:“那要怎样,才能惩罚了那恶人,不折了我夫君?”
喜欢。
第193章 假尼姑庙[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