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醒来。
姜淼淼习惯性掀开被子,坐起身来。
再发会呆,等着喜儿给她拿牙刷牙粉,巾帕。
刚坐起身,就打了个哆嗦。
啧啧!好冷。
才想起这会已经入冬,而且还是在京城过的冬。
比江州冷的不是一点点。
她打了个寒颤,汗毛都竖起来了。
陆青瑶进屋,就看到裹着被子坐在床上打哈欠还有些迷糊的小闺女,“淼淼醒了吗?醒了就起来吧。”
小家伙裹的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一张粉嘟嘟的小脸,和一头鸡窝似的乱发。
陆青瑶接过喜儿手中还冒着雾气的巾帕,盖在闺女脸上,抹了一把。
被擦了一把脸,淼淼瞬间清醒了,嘟囔道:“阿娘,轻一点。”
她拨了拨额前黏在一起的刘海,这才一骨碌滑下床。
“阿娘,外祖母起床了吗?”
“早起了,今早你外祖母让大家一起陪她用早膳,可别去晚了。”一般吃完早膳就该叙话了,她娘今日应该是有话对大伙说。
陆青瑶加快了手中的动作,拿出新做的小袄子给闺女穿上。
还挺合身挺好看的。
今日不止闺女添了新衣,府里每一个人都有,下人也有,全是自家布庄铺子送来的。
姜淼淼还挺喜欢自己的新袄子,颜色喜欢,款式喜欢,就连衣服上的样式纹样也喜欢。
淡鹅黄色花朵刺绣小袄子,袖口、衣摆和裙摆都镶嵌了白色的毛边边。
毕竟是按自己要求做出来的,很合心意。
这往后也算是实现穿衣自由了吧。
她乖巧的坐在铜镜前,任由阿娘给她梳头,手里撸着啾啾,目光落到一旁毛茸茸的帽子上。
“阿娘,我想戴公主姑姑给缝的帽子。”
“好,那阿娘就给你绑个小辫。”戴上帽子后,毛毛中间露出粉嫩嫩的小脸蛋儿,耳下是几根翘起来的小辫。
可爱到不行。
姜淼淼被阿娘和喜儿捯饬完后,这才往外祖母院里去了。
实际上她日日都要往外祖母院里去一趟。
阿娘说这几日不用念书,外祖母回来了,让她多与外祖母培养感情。
所以就休沐了好几日。
书虽然没念了,但每日的字帖还是要临摹的。
淼淼很是自觉。
早上陪外祖母和叔婆,下午就去公主府练字。
因为在家练字,二哥一看到她那鸡爪子似的字,就会跟她急眼。
阿娘每次都是过来看一眼,就默默走开了。
她大概觉得二哥说的话有些刺耳,毕竟她这个当娘的,字也同样跟鸡爪子似的。
每日晨起,她都要陪着外祖母和叔婆用早膳。
阿娘还说有淼淼相陪,两位老人家东西都要多吃几口。
淼淼在外祖母面前的人设就是个乖宝宝,自然说不出一个不字。
为了两位老太太的健康着想,她就不得不早起陪吃陪聊了。
老人家觉少,起的又早,外祖母还有晨起打拳的习惯,难怪流放一圈回来身体依然硬朗。
可外祖母也是个嗓门大的,打完拳还不见外孙女来,就要亲自来找她。
才进院子就开始喊:淼淼……起床了,太阳晒屁股了……
姜淼淼:……
呃!!
不到一刻钟,全家都知道她姜淼淼赖床,睡懒觉了。
虽然还是小朋友,但她也是很要面子的。
跟外祖母和叔婆用完早饭,还要陪她们唠嗑,再去后院喂鸡喂鸭喂羊。
外祖母很健谈,不拘小节,是一个很开朗的老太太。
估计阿娘老了以后,也会像她那样吧。
而叔婆则是静静的听着外祖母说话,时不时点头答应一下,笑眯眯的看着老姐妹。
遇到路坑洼的地方,还会相互搀扶一下。
有什么好吃的,也会分享。
她俩给人的感觉就不是妯娌,更像是姐妹。
姜淼淼看外祖母吃早膳,大概是锻炼完之后消耗有些大,吃的很多。
跟她陪不陪的关系不大。
她感觉自己是被阿娘给套路了。
姜淼淼每日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捡鸡蛋鹅蛋,无关年龄,哪怕是前世在现代,她也喜欢。
白乎乎一个个的捡起来往篮子里放。
就跟挖宝是一样的感觉。
前世她拍的都是田园风光美食题材的,日常与鸡鸭鹅为伴。
或许是前世遗留下来的习惯,她现在闲来无事,就喜欢倒腾小动物。
至于老本行她就是给秀秀姨出出主意,只动嘴不动手,毕竟现在的她,连灶台高都没有。
淼淼发现两个老太太精力还挺旺盛的,直接接手了阿娘和姨姨的菜园子。
冬日里的菜园子没什么活,主要是地窖里。
阿娘一来就扩建了地窖,在里边埋了韭菜根,这会已经开始出韭黄和韭芽了。
两个老太太割韭黄割得不亦乐乎。
看着后院窑洞里鲜嫩的韭黄,姜淼淼不得不佩服一下古人的智慧。
也明白了阿娘为何宁愿住在城边带院子的大宅里,也不愿住市中心的小宅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简直可操作的空间太多了。
养了鸡鸭鹅羊等动物,粪便便可以用来种韭黄。
姨姨说,韭菜在夏季虽是寻常的蔬菜,但在冬日可就金贵了,特别是韭黄,价格可能超出夏日数十倍。
外祖母说韭黄是宫廷赏赐的御用菜品之一。
因着阿娘真的很懂商机,又有天时地利相助,所以她家京郊的草场也挖了许多地窖,种韭黄供给一品居。
养了那么多羊啊鸡的,粪便可不就派上大用场了。
又加之冬季运河封冻,来往漕船都无法抵达京城,一般清明前后才得以解封。
在这种时候,韭黄这种新鲜蔬菜就显得尤其珍贵了。
也是京城一品居生意最好的时候。
可以说在京城的酒楼中,一品居是独具特色的存在。
有区别于其它酒楼的独特食材,源源不断的羊肉、竹笋、山珍干货菜肴,如今又增加了一道韭黄。
姜淼淼觉得这些东西讲究的就是一个时机和稀缺性。
特别是那竹笋,在江州时觉得还好,可到这京城后,价格简直翻了好几翻。
而且运过来的还不是最新鲜的带壳竹笋,毕竟也保存不住。
都是经过加工处理用陶罐密封保存的或是笋干。
即便这样还是增加了许多运输成本,贵倒也正常。
姜淼淼其实还帮忙想了各种保鲜的办法,甚至让二哥去看了许多相关的书籍。
终是没法子。
毕竟现代有空运,古时没有。
不过幸好有冰窖,许多东西在运河封冻前运来储存,倒是勉强够过一个冬了。
姜淼淼就发现许多东西物价差异太大的原因,贵就贵在运输和保存
第312章 齐心协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