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4章 五荤三厌[1/2页]

祖师夸我好仙苗 吴半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天早上,我和师父的这番对话,让我受益良多,犹如醍醐灌顶。
     此时天将正午,我便去弄了些吃的,无非米饭青菜,再配上一点酱豆。
     我们住在庙里,常年是吃素的,而且道士还有五荤三厌的戒律,有一些东西是不吃的,尤其是荤腥。
     大家注意,这里面的“荤”代表素食,“腥”才是代表肉食,两者不可混淆。
     很多人以为荤腥就是肉,实际上这是错误的理解,因为荤是草字头,在古时候,实际上是指那些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植物和蔬菜。
     《本草纲目》中说:五荤,就是五辛。
     腥才是代表肉,这里的月字旁实际上是肉字旁,在古文里面,肉字的写法就和月近似。
     所以月字往往和身体和肉相关,比如胳膊、腿、脚、腰、肝、肺。
     古代有一种五种肉刑,其中的刖刑,就是砍去人的脚,膑刑是挖去膝盖骨。
     传说战国时期的孙膑就是受了这种刑罚,但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刖刑,有的说是膑刑,但不管是哪种,都属于肉刑,这个字的写法都是月字旁的。
     在道教中,五荤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说法,大致来说,分别是葱、蒜、韭菜、小蒜、香菜。
     道教认为,食用这五种植物会昏神伐性,对修行者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对五脏不利,因此被列为不宜食用的食物。
     尤其是全真派,因为终日打坐内炼,饮食清淡,吐纳和炁之际,如果食用五荤,会因浊气、杂气过多而对丹道修行产生阻碍。
     而且这些食物气味浓烈,食用之后也是对神灵不敬。
     三厌,则是指三种腥味肉食,分别是天厌、地厌、水厌。
     天厌通常指大雁,也有说法包括鸽子、斑鸠等飞禽类,认为多食会失“神”。
     地厌通常指狗,也有说法包括牛、蛇等走兽类,认为多食会阻“气”。
     水厌通常指龟、鲤、鳝等水族类,认为多食会耗““精”。
     另外还有四不食的说法,分别是:
     牛肉,因其辛劳一生,普济众生,具有善性。
     乌鱼,因其产卵期间母鱼视力模糊,幼鱼会游到母鱼嘴边为其充饥,体现孝道。
     鸿雁,因其失偶孤雁终生独居,矢志不渝,象征忠贞。
     狗肉,因其忠诚于主人,为主效劳。
     道教认为,这些动物具有某种灵性或特殊品质,如大雁的忠贞、狗的忠诚等,因此不宜食用。
     实际上,师父还从来不吃无鳞鱼,像鲶鱼、鳗鱼、鳝鱼等等,一律不吃。
     我曾问师父这是为何,师父说,从道家的修行观念来看,无鳞鱼习性凶猛,生长环境也比较特殊。
     一些无鳞鱼生活在污水塘中,以腐食为主,因此也被视为不洁之物,食用其肉,可能会沾染其习性,于修行无益。
     道学宗师孙思邈曾有言:“莫食无鳞鱼,食之多命促。”
     再者,无鳞鱼被认为具有较高的灵性,食用其肉也可能会影响修行和施法。
     而在庙里保持茹素,这是对神灵的恭敬,也体现了对生命的慈悲和尊重。
     就算实在想吃肉,出去外面也可以吃,但要适量,不可暴饮暴食,且不可杀生。
     那

第44章 五荤三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