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4章 时代造就的一种奇特现象[2/2页]

四合院:教秦姨开车,油门呼到底 沈胖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茂就是个胆小鬼罢了。”
     听到李明的话,
     苏烨摇了摇头,
     没再多说什么。
     只要让他多加小心,至少撑到年终考核结束就行。
     等考核结束了,
     苏烨手里握着的那些笔录,就能直接找厂长杨爱国,对许大茂做出严肃处理。
     不出意外的话,
     应该就是把他开除出厂。
     “是不是胆小鬼,不用管他!”
     “你只管做好我交代你的事,盯着他,在年终考核结束之前,绝对不能出任何岔子!”
     “不然的话,别怪我不讲情面,到时候拿你问罪!”
     苏烨脸色一沉,说道。
     “是,苏科,您放心,我保证他绝不会闹出什么乱子!”
     “要是真出了问题,您尽管罚我!”
     李明见他表情严肃,连忙表态。
     苏烨看了他一眼,点点头,挥手让他去忙。
     自己则起身,
     朝厂办大楼三楼的厂长办公室走去。
     既然回来了,
     自然要感谢一下杨爱国派车的事情。
     同时,也要告诉他,
     明天可以去工业部,见大领导钟鼎林。
     走进杨爱国的办公室,
     一看是他,对方立刻放下手头工作,
     有些意外地问道:
     “事情办完了?”
     “我还以为你今天不会来了,你怎么回来得这么早?”
     苏烨扯了扯嘴角,
     勉强露出一个笑容。
     “那边的事已经处理好了,不需要我再操心。”
     “再说小李跟着我,总不能因为我个人的事,让他也加班。”
     “所以我提前回来了。”
     “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明天去工业部的事。”
     “我提前回来,是想跟厂长您商量一下,我的报告您看过了吗?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如果有的话,我今晚再改一遍。”
     苏烨说完。
     杨爱国微微点头。
     公私分明,能力又这么强,
     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
     难怪老秦临走前非要推苏烨上来。
     这小子,还真没让人失望。
     只要接触一段时间,就会越来越发现,苏烨的能力,远超常人。
     “还真有点疑问,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吧!”
     “来,你看看这个。”
     杨爱国没有再多说什么,
     而是拿起报告,指着其中一处说道。
     那是苏烨的一个观点,
     所有工业的核心,都是基础工业。
     而何为基础工业,那就是 ** 工业。
     但是,现在这个年代,**的工业,都是从鹅那边引进的,或者是替换下来的设备和生产线,早就跟不上现在的世界发展水平了。
     所以,现在**生产出来的装备,根本卖不出去。
     这可真是个难题。
     “照你这么说,难道我们的基础工业一直都会比别人差一截?”
     “你只提出了问题,却没有给出解决办法,这样不太合适。”
     “还是说,你已经有办法了,只是不方便在这里写出来?”
     杨爱国看着苏烨,语气严肃地问。
     对于这个问题,自然是不能写在报告里的。
     苏烨解释了一下,然后又回应了其他几个观点。
     杨爱国又提出了一些建议,苏烨有的没采纳,但有些建议确实比他想得更全面。
     他也都接受了。
     他打算晚上回去后,重新修改一下报告,再出一份新的。
     等苏烨离开杨爱国的办公室时,距离下班时间也只剩下十多分钟了。
     看到这个时间点,苏烨也没再等着,直接锁上办公室门,去车棚骑了自行车,回四合院去了。
     回到家后,他随便吃了点东西,没什么胃口。
     也不想着做点好吃的,简单填饱肚子就完了。
     接着,苏烨拿出报告,全身心投入工作。
     但那几条意见很快就被处理完了。
     一个小时后,到了晚上八点。
     苏烨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没什么事做了。
     这就是这个年代的情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年轻人没什么娱乐活动,除了看书、看电影,就是谈恋爱。
     到了晚上,真的没什么可干的。
     所以,一些年轻小伙子就喜欢聚在一起吹牛聊天,有时候还会做出些过分的事情。
     一旦被发现,就会被狠狠处理一批人。
     其实,现在还不是最严重的时候。
     最严重的是二十年后,知青返城。
     全国差不多有八千万知青,一下子全从农村回到城市。
     没有工作,成了失业人员。
     这些人,在农村憋得够呛,回来后又没工作。
     每天无所事事,能干什么?只能谈恋爱。
     所以,那时候的年轻人,比后来的人都要开放得多。
     简直开放得让人难以接受。
     这就导致了“流氓罪吃花生米”这种荒唐事的发生。
     后来因为这些人的行为,全国还进行了两次严厉打击。
     这些人被收拾之后,被抓去劳改。
     等他们出来后,再也没人愿意要他们。
     哪怕你是大学毕业生,也一样没用。
     只要身上有案底,没有哪个单位敢招这样的人。
     所以,这些劳改犯为了活下去、养家糊口,
     就出现了最早的一批倒爷。
     大院里的知青子弟,有门路的找门路,有能力的出能力,有人脉的出人脉,
     大家一起合作,搞批条,倒卖各种紧俏商品。
     只要是你要的东西,他们都能弄到。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出现了一群特殊的人,
     成了那个时代独特的风景线。
     当然,也有一些知青因为没门路、没资格当倒爷,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赚钱的决心和动力。
     他们南下北上,从南方买来牛仔裤、蛤蟆镜、电子表、收音机……
     只要是能带回来的东西,他们都能给你弄到。
     虽然路上警察查得很严,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还是有很多人甘愿冒险。
     哪怕出去十趟,被抓九次,只要有一次成功,
     就能把本钱赚回来,甚至还能赚不少。
     在这种高额利润的诱惑下,投机倒把变成了刑事犯罪。
     可以说,这是时代造就的一种奇特现象。
     每个时代都有它独有的事件和人物,也有自己的风景。
     正是因为这样,才让这个时代的魅力更加鲜明。
     ……
     第二天,苏烨早上醒来,完成签到,今天又没拿到什么好东西。
     有点小失望,已经连续几天都没什么好奖励了。
     不过,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按照系统的习惯,说不定是在憋一个大礼包,
     等到真正签到的时候,肯定不会让苏烨失望。
     洗漱完毕,吃完早饭,
     苏烨推着自行车,离开四合院,前往轧钢厂。
     到了保卫科,把今天要处理的工作都安排好了。
     最后又去找了李国庆,
     跟他说今天要跟着厂长出去办点事。
    喜欢。
  

第104章 时代造就的一种奇特现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