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章 除恶务尽[2/2页]

岳飞再世,武穆称雄 人一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朕的内臣竟敢参与反对朕的乱臣贼子,真是该杀!”
     蔡京心道,就知道陛下不能容忍这事儿。
     只好加了一句:“那是童贯大人管地,他必有妥善办法处理这些内臣中的奸佞。”
     宋徽宗:”哼!还有吗?”
     蔡京:“有!不多了。还有武臣四人,他们是王献可、张巽、李备、胡田。武臣和内臣加在一起共有十二人,不多。”
     “但是性质恶劣!”
     徽宗恨恨第加了一句。
     蔡京没有接茬,物管更不好解决了。继续说下去。
     “由此统算,一共一百一十九人,咦?”
     一百零七加十二,一百一十九,没错呀。
     “总计一百二十人……嗯?不对,哪里错了,数人头一共才数出一百一十九人?”(注一、二、三)
     蔡京满脑袋冷汗唰的一声就流淌下来,竟然有如此大的一个娄子出来?
     这时候宋徽宗也发现了不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向来聪明,数学也不错,一直在一边听一边计数,虽然一百二十人他不在意,可是差一个人就在意了。
     说好的除恶务尽,一个大活人楞给整丢了,算什么除恶务尽?
     这样太不可思议,这也太丢人了!
     还有,不管谁错,不都是朕的错?
     明明一百一十九人,愣让朕说是一百二十人,难道欺负朕不识数吗?
     这回宋徽宗可真生气了。
     “来人!”
     宋徽宗大声喝道。
     “奴婢在!”
     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儿,尖着嗓门儿答应着,跳了出来。
     竟然动作还很连贯,扑通跪倒在地,和蔡京并排。
     “童爱卿请起,过来说话。”
     宋徽宗竟然走过来,拉着童贯的手,将他拉了起来。
     这要是蔡京,死活他也不敢起来,可是童贯不然,竟然就坎儿骑驴,皇上一拉,顺手就蹦了起来。
     看得蔡京又心凉又眼热。
     我和皇上的关系还是不行啊!看他和那个老太监多亲密?
     现在他什么都不敢说也不敢动,连和童贯打个招呼都不敢。
     宋徽宗三言两语跟童贯介绍了少一个的蹊跷,说的气冲冲的,好似受了委屈,孩子在和大人诉苦。
     童贯听罢,笑了笑说到:“主子听秉,这事咱家还真知道一二。是这样……要不,还是让影一来说。”
     没等宋徽宗回答,童贯就尖着嗓子叫:“影一,你给咱家出来一下。”
     也不知道他是对哪个方向说的话,突然眼前一晃,一个影子隐隐约约晃了一下,还说话了:“请吩咐。”
     这要是光明正大之人,估计当场得给吓跑,可是这三个人都无动于衷。
     毕竟经多见广,比这更诡秘的事情都没少干。
     童贯对那个影子吩咐:“影一,你把张商英那事说给皇上听听,让皇上知道咱家的人都很能干。”
     “是,媪相大人!那张商英非常奸诈,本来是在元佑党人名单中,他却使出浑身解数将自己的名字去掉,以至于陛下的御旨一百二十人落了空,只剩下一百一十九人。”(注一)
     宋徽宗一听就火大了:“谁如此胆大,敢篡改圣旨?”
     影一说:“元佑党人人多势众,此事牵扯甚广,而且张商英此人也是在新党和旧党之间左右逢源,极为狡猾,两边都不得罪,到现在为止,我们只能确认是他的主使,实际上皇上是正确的,元佑党人就是一百二十人。”(注三)
     宋徽宗感到被狠狠地打脸了,对童贯下令:“出动你的‘烛影人马给我一查到底!还有,必要的时候,出动‘斧声人马,不杀几个简直太猖狂了。”
     蔡京提醒道:“陛下息怒!太祖的三戒还是要顾及的。”
     宋徽宗怒道:“不杀他们,他们就要来杀朕了!对了,还有,那些人不是什么士大夫吧?杀他们何妨?”
     难得地,宋徽宗露出了狰狞的面目,也是平常装得太辛苦。
     他也有时候叹气,怪不得都不愿意当好人!
     朕不过就是装一装,都这样难受,何况真的当好人乎?
     蔡京一看棘手的事情都交给了童贯,不由松了一口气。
     哪里想到,宋徽宗并没有放过他。
     “还有,蔡京你也给朕盯住,这事都是你的责任,将功折罪,你不会不懂吧?”
     蔡京听得一肚子丧气,倒霉事怎么都被我遇到了?
     影子早就不见了,童贯也一起消失了,反正他们就是那样,需要的时候,随叫随到。
     不招呼他们,平时一个都不见,不知道躲到了哪里。
     比老鼠还贼,老鼠有时候还偶然可见,哪怕是皇宫里都不会落空。
     蔡京本来想着这一打岔,今天的书写就到此为止了,哪里知道其实不然。
     不得不说,宋徽宗在书法上的坚毅精神还是不错的,他还惦记着那个誊写名单的事情。
     他可没有意识到岳飞会说他不务正业,即使意识到他也不会在乎。
     估计还会怼岳飞一记:你比朕更不务正业,小孩子家家搞什么穿越!
     比起你来,我这是无比正常你知道不?
     别说宋徽宗很快作出调整,马不停蹄开始书写“邪中”等级的官员名字。
     首先是赵越,然后就是朱光裔、王忠恕、刘质夫、邓允中、王岐、谢鉴、苏处厚、高公湜、吴伟。
     反正宋徽宗这些人一个也不认识,写起来很是专心一致。
     接着是江询、刘冲、萧刓、刘戣、宋勋年、吴文规、张鉴、狄瑾、郭畤、杨令。
     别说宋徽宗,即使蔡京,也没有几个认识的。
     接着是刘宪、张痴、任宝贤、任伯雨、苏大本、沈街、王箴、陈师锡、王发、吕陶。
     这些人都是在元符时期上书反对新政的,不管官声政绩如何,一律根据他们的立场抵罪。
     接着是李浩、王履、陈师道、上官公裕、刘天启、张耒、史彭年、梁俊民、黄谹、李赓。
     这些人无一例外,反对熙宁变法,反对元丰新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接着是张戴(注五)、李痴(注六)、陈??(注七)、鞠铎(注八)等人。
     宋徽宗也松了一口气。
     写的时候哪怕是已经非常熟练,也必须全神关注,不然会写错了字。
     平常百姓写错了问题不大,重写而已,皇上写错了就麻烦大了。
     因为皇上是不能犯错的!
     说话都不能错,叫作君无戏言,出口就是法令,就是谕旨,就必执行。
     口说无凭的东西尚且如此,何况皇上御笔亲书?简单说,那就是错了也是对的。
     否则,谁敢评断皇上是错的?胆肥了你,脑袋不要了?
     要不说伴君如伴虎呢。
     可见蔡京这活也不是好干的,否则他也不会四上四下了。
     蔡京躬着腰仔细数点人数,突然发现似乎多了一人,本来是一百五十人,现在成了一百五十一人!(注四)
     难道这是皇上故意增加了一个人?
     我是指出来还是装聋作哑?
     不对!
     皇上这是在玩儿指鹿为马,考验我的忠诚度!
     绝不是考察我的记忆力以及实话实说的品质。
     好险!幸亏我机灵!
     ——————————————————————————————————
     (注一)《宋史纪事本末》为百十九人,《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也说百九人。但是,《宋史·徽宗本纪》、李埴《皇宋十朝纲要》都说是一百二十人,现统一说法第一批入元佑党籍碑为一百二十人。详细考证请看《有宋国情(二)元佑党籍》注一。
     (注二)徽宗本纪(二)中所说的一百二十人和名单所列的一百一十九人所差一人,定为张商英,因为崇宁二年,张商英列入元佑党人。详细考证请看《有宋国情(二)元佑党籍》注二。
     (注三)《宋史纪事本末/卷49》九月己亥,立党人碑于端礼门。考证:这个名单虽然直接是一百二十人,可是其中的吕公亮,除了这里出现,其它史籍均无记载,他既然名列前茅,不见他的事迹绝无可能,由此可以判定这个人是错误记入这个名单,实际上并没有这个人存在,故此这个名单的一百二十减去吕公亮,依然是一百一十九人,加上张商英才足一百二十人之数。详细考证请见《有宋国情(二)元佑党籍》注三。
     (注四)《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二十三
     (注五)张戴,原名张諟(根据《会要》)改成张戴(根据《长编》)因为《长编》的“邪下”有张諟之名,而《会要》的“邪中”类没有张戴,长编的邪中则包括张戴。
     (注六)李痴,《长编》未载,根据《会要》增补。
     (注七)??,此字为孤僻字,所有现代史籍均无法打出,只有在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列表可以查到,特此鸣谢。
     (注八)鞠铎,《会要》未载,根据《长编》增补。
    喜欢。
  

第21章 除恶务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