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章 (总第153章)武装力量全面升级与开启新的航程[2/2页]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 木易煜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像蚂蚁绕开障碍物那样,顺着暗物质的引力场‘绕着走呢……”
     维克斯和泽娜正犯难时,林轩抱着实验舰护盾的引力参数路过,瞥见屏幕上的中微子轨迹,随口道:“艾丽娅用暗宇结晶的引力场‘引着攻击走,你们能不能用它给中微子‘指条道儿?三级设备就缺个‘引力路标,说不定结晶能当这路标……当然了,通讯跟攻击的方向不一样,可能这主意不怎么对。”
     这话让两人眼睛一亮。
     泽娜马上想到了沙漠蚁的“磁罗盘”,“不是硬逼着它拐弯,是让中微子顺着暗宇结晶的引力场梯度,自己‘自然而然地转向!”
     他们让智能机器人在发射器里嵌入0.2米长的暗宇结晶柱,柱体的六边形晶格能形成“引力导轨”,就像给中微子铺了条会绕路的铁轨。
     2820年春的测试中,5万万公里外的信号偏差缩至500公里,虽未达标,却比初期设备的3000公里好了太多。
     护盾团队的两年攻坚迎来首次重大测试。
     当第一台护盾原型机在实验舰上展开时,艾丽娅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反物质束射来的瞬间,72%的能量确实被引向了虚空。
     可不到一小时,结晶表面突然布满蛛网般的裂纹,能量储备断崖式下跌。
     “辐射都在啃它的‘骨头了,”卡列斯踹了踹护盾底座,“给它套件铅208做的‘防辐射衣试试。”
     这层0.5毫米的合金层刚装上,新麻烦又冒了头,强核力太“横”,引力场紧绷得像拉满的弓,能耗比预期高了35%。
     那天深夜,艾丽娅盯着监测屏上的力场曲线发呆,泽尔突然起身从工具台上抓过一把微量移液器,吸了点镝162溶液滴进结晶反应槽,又伸手把冷却旋钮往左旋了半格,指着屏幕上渐渐平稳的曲线说:“你瞧,一降温,弱核力就能让这场强变得不那么冲。咱们掺0.1%的镝162进去,就能让它一直保持这种不较劲、松快的劲儿,结晶的引力场就不会动不动就拧成一团了。”
     艾丽娅团队调试暗宇结晶时,总因场强忽强忽弱导致引力场紊乱,艾丽娅盯着数据愁眉不展,泽尔在旁观察许久,突然动手调整了冷却参数并加入微量镝162,用实际操作演示解决办法。
     艾丽娅没料到,泽尔这专攻数学的小子,竟给她的材料学研究来了这么关键的一下助攻。
     她抬眼朝泽尔投去赞许的目光,倒把泽尔闹得耳根发红,手都不知往哪儿放了,挠了挠后脑勺嘿嘿笑了两声,眼神飘向了别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引擎团队的第三重优化来自一次食堂偶遇。
     转化率卡在65%迟迟上不去的时候,卡列斯正好撞见艾丽娅在跟人炫耀实验舰护盾的引力场能自己修复。
     他盯着数据突然一拍桌子:“让引擎的引力场跟护盾共振起来!那些跑掉的能量,暗宇结晶能给‘吸回来再用!”
     接下来的半年,机器人给引擎裹上暗宇结晶薄片,反复校准两者的引力频率。当共振成功的那一刻,能量循环图上多了条漂亮的闭环曲线,原本逸散的15%能量,顺着引力场流回引擎,转化率猛地跳到70%。
     2821年深秋的测试里,实验舰做了套“8字回旋”动作,引擎功率稳定在10亿千瓦,推力表稳稳停在1亿牛,核心温度仅升高5℃。
     “以前就像个漏水的桶,能量哗哗往外跑,现在总算把缝焊严实了。”卡列斯盯着屏幕上起伏的正弦波曲线,嘴角扬了起来。
     武器团队的引力谐振炮经过半年优化,结晶纯度和合金丝缠绕密度不断调整,最终让偏差压减至2米。
     2821年夏,当谐振炮在实验舰上连续击穿15万公里外的3个模拟引擎舱时,马洛克摸着炮管直乐。
     战略武器的后续优化中,马洛克和泽尔反复调整镝162隔离膜厚度和弱核力参数,将厚度精确到0.008毫米。
     最终试爆那天,荒漠只扬起一阵短暂的尘土,环形坑边缘的草叶甚至没被烤焦,爆炸产生的热量被控制在坑区范围内,周边的风向标纹丝不动,气象站的温度计仅波动0.5℃。
     马洛克捡起坑边一片完整的枯叶,叶片上还带着晨露:“这才叫武器该有的样儿,只把堡垒拆了,草原一点都伤不着。”
     通讯团队解决了信号“撞车”难题。
     中微子信号能绕路后,实验舰的引力波信号在交汇时,总有2%的概率像500个喇叭同时喊话般串音。
     “三级设备靠时间差来避免冲突,效率太低了,”泽娜翻看着蜂群通讯的研究资料,“你看,蜂后振翅的频率一改变,所有工蜂马上就同步调整,靠的就是这种‘集体节律。”
     她提出给每艘战舰的信号加“量子节律码”:基于镝162同位素的能量跃迁特性,让每个信号携带独特的“频率指纹”。
     当它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时,释放的0.814兆电子伏能量,能像印章般给引力波“盖章”。
     但测试时,节律码总被强引力场“磨平”,识别率降到80%。
     “林轩送实验舰引擎的共振数据过来时,指着节律码的衰减曲线随口说:“卡列斯用钕167的强核力稳住引擎频率,你们能不能给节律码加个‘强核力骨架?让它跟甲虫那外骨骼似的,又韧还不容易变形。”
     维克斯和泽娜若有所思,立刻调整方案,在节律码生成器里加钕167合金片,用强核力“撑住”弱核力场。
     镝162的跃迁能量被约束在稳定的频率区间,再强的引力场也无法扭曲其“指纹”。
     地球历2821年测试中,实验舰的信号“撞车”率降到0.05%,500组信号像蜂群振翅般同步跳动。
     泽娜盯着频率曲线笑:“三级通讯是‘各说各话,咱们这才算‘集体合唱。”
     护盾团队的第三版原型机也在同年完成测试。
     在实验舰上稳稳偏折85%的反物质束,连续运行8小时仍面不改色。
     2822年春天的某个傍晚,迎来了实验舰上的终极验收。
     谐振炮和湮灭弹完成最后测试时,数据惊艳全场。
     引力谐振炮,15万公里内命中率99.2%,能精准震碎敌舰引擎舱而不伤及核心;连续发射50次,炮管温度仅升12℃。
     超维湮灭弹,破坏范围可控在50200公里,能量利用率从三级武器的30%跃升至85%,辐射残留量降至安全值1/10。
     另一处,通讯模块的终极测试场景让整个团队振奋不已。
     5万万公里外的实验舰同时接收500组指令,中微子信号像被无形的手引导着,绕开3处强磁场干扰,抵达时延迟仅0.008秒;引力波信号在交汇时纹丝不乱,错误率压到了0.03%。
     泽娜调出蜜蜂振翅和信号频率的对比图,维克斯摸着通讯器的外壳笑了:“三级文明解决了‘能不能传过去的事儿,咱们总算弄明白了‘怎么传才能稳当、准确又快速。”
     同时,第500套护盾模块在实验舰上完成终极测试时,报告让整个基地炸了锅,反物质束的偏折率稳定在92%,就算10%的漏网之鱼撞上舰体,结晶的自修复层也能在0.5秒内把痕迹抹得干干净净。
     同年深秋,实验舰的所有核心模块均通过终极验证。
     护盾、引擎、武器、通讯系统的性能参数稳定且达标,各模块间的协同效率达到预期。
     24.3 从实验舰到舰队的跨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轩在全体会议上宣布:“实验舰的活儿已经干完了,打今儿起,启动500艘战舰的大规模量产计划。”
     量产的六年里,挑战比攻坚时更考验耐心。
     智能机器人的生产线需精准复刻实验舰的每一处细节,暗宇结晶的提纯工艺必须分毫不差,钕167的配比误差不能超过0.001%,通讯器的暗宇结晶柱安装角度偏差需小于0.05度。
     艾丽娅带领团队驻守采矿点,确保每批次暗宇结晶的引力场强度一致。
     卡列斯为生产线加装“共振校准仪”,让每台引擎与护盾的能量交互效率都复刻实验舰的水准。
     马洛克则编写了武器系统的“智能适配程序”,确保500门谐振炮的瞄准精度与实验舰完全同步。
     地球历2828年秋,最后一艘战舰的舰桥灯光亮起,500艘战舰的暗宇结晶护盾同时展开,暗蓝色的引力涟漪连成一片强有力的防护网。
     引擎喷薄的蓝光形成整齐的光带,推力表上的数字清一色稳定在1亿牛。
     谐振炮的瞄准镜同步锁定15万公里外的靶标,通讯屏上500个信号点像心跳般规律跳动。
     所有数据与2822年实验舰的最终测试报告没有大的出入。
     林轩站在指挥中心,望着全息投影中列阵巡航的舰队,背后显示屏首先滚动出护盾系统的性能参数。
     暗宇结晶与钕167合金交织的引力场护盾,对反物质束偏折率稳定在95%,对扩散性爆炸波的吸收效率达92%,受攻击后0.5秒内可自主修复70%损伤,且能根据敌方攻击轨迹实时调整力场形态,像灵活的水幕般引导能量绕流,既坚韧又智能。
     引擎系统的参数紧随其后,基于四大基本力大一统理论的超维湮灭聚能引擎,功率稳定在10.5亿千瓦,推力始终锁定1亿牛,能量转化率突破70%,航速峰值达31%光速;借助弱核力稳频阀,能量输出波动幅度控制在3%以内,能与护盾、武器系统实时共振,按需分配能量,如同精准的能量管家,让每一份能量都用在刀刃上。
     武器系统的性能同样亮眼,战术武器引力谐振炮有效射程15万公里,瞄准偏差不超过2米,可通过引力波共振精准击穿敌舰引擎舱等关键部位,连续发射50次后炮管温度仅升高12℃,且能适配不同目标自动调整共振频率;战略武器超维湮灭弹采用镝162隔离膜控制能量释放,爆炸范围可在50200公里内精准调控,能量利用率达85%,仅对目标区域造成破坏,周边环境温度波动不超过0.5℃,辐射残留量降至安全值的1/10,实现了精准且可控的打击。
     通讯系统的数据彰显着协同作战的核心能力,基于暗宇结晶引力导轨与量子节律码的协同技术,中微子信号在5万光年范围内延迟仅0.003秒,引力波信号串音率压减至0.03%,即便在强磁场或时空扭曲区域,也能像蜂群般通过“频率指纹”精准传递指令,500艘战舰的通讯同步率达99.98%,确保整个舰队如同一生命体般行动一致。
     每一组数据都印证着从实验舰到舰队的跨越,这不再是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整个文明科技体系的协同跃升。
     “从‘一艘实验舰到‘五百艘舰队,”林轩转过身,冲伊芙、维克斯这帮科学家笑了笑,“咱们用十多年证明了,四级文明的底气,从来不是某一艘战舰多厉害,而是这五百艘战舰能跟一个生命体似的,同呼吸共进退,步调都能踩到一块儿去。”
     伊芙笑着接话:“可不是嘛,前几年调试单舰的时候,总跟摁葫芦起瓢似的,现在500艘跟串了线似的,一动全动,这才叫真能耐。”
     维克斯认同道:“以前谁能想到啊?那会儿调试个共振频率都得熬半宿,现在倒好,跟指挥一群蜜蜂似的,齐整!”
     24.4 向伊瑟拉星域进发
     地球历2828年夏,当500艘战舰在临时基地上空列队展开,暗蓝色的护盾能量涟漪连成一片时,瑟隆长老带着瑟兰、维兰娜等人走进林轩的战术室。
     此时,林轩正和埃隆、亚瑟围着中央的全息星图讨论,星图上,伊瑟拉星域被醒目的红色光标标注为战略目标,周围还密密麻麻分布着舰队行进路线与战术节点。
     老人枯瘦的手指攥着衣角,喉结滚动半晌才开口:“林指挥官,这些战舰……能不能暂借伊瑟拉?我们想……回家。”
     瑟兰长老连忙补充:“我们知道这很冒昧,可母星的能量塔还在被厄煞人掠夺,殖民区的族人每天都在减少……”话没说完便红了眼眶。
     “您二位要说借,我可一艘都不给!”林轩对瑟隆和瑟兰长老说道。
     众人闻言一片愕然,林轩随即微笑道:“我干嘛要借给你们啊?咱们早就是一家人了!我造这五百艘船,是为了在这颗无名星球躲一辈子吗?杀回伊瑟拉星球这事儿,我心里一直没忘。接下来,咱们整个文明的头等大事,就是干翻那帮侵略者,把伊瑟拉星域给夺回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调出舰队的武器参数,“卡列斯博士的引擎参数里藏着伊瑟拉的引力常数,泽娜的医疗舱数据库里存着你们的基因序列,就连ROB1号,都学会用伊瑟拉语报能量参数了。您说说,我能让这些花了这么多心血弄出来的东西,就这么在基地里搁着吗?”
     瑟隆猛地抬头,看见屏幕边缘滚动的船员名单:华夏工程师与伊瑟拉科学家混编在每个技术单元,泽娜的实验室里摆着卡列斯送的矿物样本,马洛克的炮组人员正和伊芙调试共振频率。
     “不可!”瑟兰急步上前,“厄煞文明的四级中等宇宙水准湮灭炮能撕裂护盾,整个巴纳德星系的主要文明,没一个能扛住他们的武器!我们不能把华夏文明拖进这场战争!”
     林轩收起笑容,指尖轻叩桌面,指挥舱的灯光突然切换成伊瑟拉星的晨昏色。
     “还记得咱们头回一块儿调试超维引擎吗?”他调出能量共振的曲线,“俩文明的技术就跟正反物质似的,撞在一块儿才能爆出最大的劲儿。这些年,咱们的护盾共用一套拓扑结构,引擎用同一种湮灭算法,早就成了掰不开的整体。你们的母星,那就是咱们半个家;你们的敌人,那就是咱们的仇人。”
     就在瑟隆等人还想开口推辞时,一直沉默站在角落的埃隆突然上前一步,指了指指挥舱屏幕上正循环播放的联合演练画面。
     华夏工程师正手把手教伊瑟拉族人操作谐振炮校准仪,而伊瑟拉的念力师则在帮华夏工程师稳定引擎的量子态波动。
     “长老您看,”埃隆的声音带着笑意,“十二年前我第一次修伊瑟拉的能量导管,光认那些螺旋纹路就花了三个月;现在倒好,我闭着眼睛都能摸出哪根管子是卡列斯博士亲手拧的。这十多年来,咱们的工具台早混在了一起,零件箱上一半写着华夏文,一半刻着伊瑟拉星图,您说这还分什么彼此?”
     亚瑟跟着点头,抬手拍了拍瑟兰长老的肩膀:“您总说怕拖累我们,可您忘了?去年暗物质矿脉塌方,是伊瑟拉的念力师用精神丝线护住了我们三个工程师;上个月调试护盾共振,又是卡列斯博士连夜算出了华夏引擎的适配参数。战场上哪有孤军奋战的道理?再说了,那帮厄煞人抢了咱们的家园,保不齐下次就敢动我们的星舰。对付这种豺狼,就得攥紧拳头一起上!”
     埃隆接过话头,目光扫过舱内众人:“老林头儿和小亚说得对,咱们早就是一家人了。家被抢了,哪有借船帮忙的道理?自然是举全家之力,把侵略者赶出去才算完!”
     他转身指向身后的全息星图,语气愈发恳切:“诸位请看,这几天老林头儿天天把我和亚瑟叫到这儿,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光复伊瑟拉星域。您看这上面标着的攻击路线、能量补给点,全是为夺回您的母星盘算的。”
     星图上,伊瑟拉星域周边的战术节点闪烁着微光,几条加粗的航线像箭头般直指被侵占的核心区域,显然是经过反复推演的结果。
     三人的话像暖流通遍指挥舱,瑟隆长老看着屏幕上那些混编作业的身影,枯瘦的手指终于松开了衣角,喉结又动了动,这次没再说出推辞的话。
     林轩态度坚决地说道:“就这么定了。”
     随即让ROB1号传令下去,立刻做好远征准备,目标直指侵占伊瑟拉的侵略者,即日启程!
     次日清晨,深秋的寒意裹着星尘掠过临时基地,500艘战舰如钢铁森林般在临时基地上空列阵。
     暗蓝色的护盾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舰体两侧的谐振炮管整齐划一指向深空,引擎喷口的蓝光如凝固的火焰,将整片星域映照得如同白昼。
     最前方的“华夏号”旗舰指挥舱,林轩站在指挥台上,声音经扩音器传遍每艘战舰:“大伙儿听着,伊瑟拉的山脉正被厄煞人的湮灭炮一口口啃着呢……”
     他抬手一挥,500艘战舰的全息屏幕同时亮起伊瑟拉星球的资料影像,破碎的大陆板块、燃烧的能量塔、星环中漂浮的族人遗体。
     “有人说这是伊瑟拉的仗,跟咱们华夏没关系。”林轩的目光扫过队列里混在一块儿的华夏工程师和伊瑟拉战士,“可你们瞅瞅,卡列斯博士给引擎换的每根管子,上面都刻着伊瑟拉的星图;泽娜那医疗舱里,纳米虫的基因序列里都嵌着伊瑟拉的急救码。这些年,咱们的护盾共用一套拓扑结构,早就成了掰不开的疙瘩!”
     林轩猛地指向伊瑟拉星域的坐标:“今天,咱们不是把战舰‘借给盟友,是带着家人回家!让那帮厄煞人瞧瞧,拆了伊瑟拉人的星环,就得拿他们的堡垒来赔!”
     他按下通讯键,500艘战舰的引擎同时轰鸣,蓝光汇成一道贯穿星空的洪流。
     “目标伊瑟拉,坐标锁死!”林轩的声音透着股金属般的硬气,“把侵略者的防线撕个稀巴烂,让伊瑟拉的极光,重新照亮那片天!出发!”
     平台下响起雷鸣般的呼应,谐振炮的充能声如低沉的战鼓。
     第一缕阳光刺破天际的瞬间,舰队如离弦之箭冲出临时基地,护盾的涟漪在星空中荡开层层叠叠的波纹。
    喜欢。
  

第24章 (总第153章)武装力量全面升级与开启新的航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