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飞鸿当然不知道肖江的这些事情和想法,至于其中的隐情到底是什么,只要肖江不说其他人也都不知道,只是现在娄飞鸿比刚开始确实好了很多,也没有那么失落和沉重了,今天有一场面试,所以她要赶过去,想着来这边短短小半年时间竟然又换了一家公司,又要进行面试了,作为人资的她真的觉得有点不能适应,毕竟以前都是自己去面试别人,而现在总是自己在跑面试。
这家公司的规模也并不小,前台这也是做得很好,一去就很热情的接上,说自己是面试的,便立马安排了,像一般中高层的面试,都会等的时间会比较长,而她却是无缝对接,就好像是有人早已经安排好了一样。
第一轮面试自己的是常务副总,这是一个看起来很年轻的热,估计也就三十岁的样子,看上去应该是未婚吧,也不好说,现在的人已婚未婚根本都看不出来的。他问了娄飞鸿一个问题,关于人才薪资定位,是比较高会好些,还是跟市场价差不多,甚至能够更低的话会更好些,这个问题,娄飞鸿一直觉得有点有意思。
“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曾思考过很多遍,网上也有好多讨论这个的,只要是和人资有关的公众号都会说一下这个话题,而且大多数的文章都主张是高薪,多年前,甚至也有人说高薪养廉这样的话题。”娄飞鸿并不想去掩盖自己的想法,这个关乎到工作和金钱的事,很多时候可能就是这一点的问题让工作很难进行,所以现在能够说清楚,应该是能提前解决很多问题,哪怕是面试不上,也没有关系,至少可以把以后的可能性都减掉。
“最典型的是大家都分析华为,但是其实这样的大企业很多东西是可以参考,而不一定能够借鉴的,我所理解的薪资这块的确定,一方面是员工本身的能力和潜力,面试的时候谈到的是基于经验和初步了解过来的价值观,和市场水平所决定的,如果工资给的高一些,可能是评估后,看中候选人的潜力。人本身就分很多种,那种只希望得到,却对于该付出什么并不是很清晰的人,不需要提供比市场高很多的薪资水平,有潜力而且知道知道要付出什么的,这种人薪资给的高一些,甚至有可能促进他们更快的成长,所以我觉得还是要看人。”娄飞鸿这句话其实是犯了大忌的,因为科学管理,很多时候讲究的就是众生平等,而不是因材施教。
“很有意思的观点,我们也知道,现在很多企业实现了自动化,员工在很多层面,可能都只是一个操作者的角色,要他们做的事情都是很清晰的,或者说,当一个人进入公司后,他在公司的发展就应该是公司制定好了的,会不会很多时候,员工的流失是跟公司有关呢,按照你的理念,人性本来就有弱点,如果我们真的看人去挑选的话,是不是会使我们用人变得更加困难。”对方提出质疑
第383章 又是面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