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的所有人环视一圈,用着大家都能听到的声音说。
“没什么事的话就散会吧,大家回去休息。”
听到可以离开,不少人站起来走出了屋子,有几位离开的比较慢,欲言又止地朝阿弘看了几眼,是想私下跟他‘打报告奉卿的事,碍于晏秋朝他们挥着的拳头只好离开了。
临走前不忘嘀咕几句,也是难听的话语。
等最后的人也离开了,整个屋子里剩下的只有村长阿弘、晏秋和奉卿三人。
“奉卿,那些人的话你不要介意,他们只是嫉妒。”
“无所谓,我已经习惯了。”
“……唉。”
阿弘不知道要说什么,只好长叹一声表达了自己的伤感。
那是为奉卿的成熟懂事感到心疼。
村子的建成是在五年前,而奉卿和晏秋则是在三年前加入,在接触一段时间后便知道两人在不久前最后的亲人离去,无亲无故的两人离开了伤心地后随处闯荡,最后来到这里。
那时候的奉卿魂不守舍,整个人像丢了魂,什么话都不说,只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就连晏秋都不愿意见。
也是过了很长的时间才愿意走出屋子。
知道这一点后,可能因为同情吧,阿弘把她们两人当做了自己的亲生女来看待,村里有什么好的物品都会分她们一份。
原本村里的规定是住满了一年和对村子有建设才会有这样的待遇。
住的时间久了,渐渐的不仅阿弘,村里也有不少人对她们也像对待自己的亲人那样,天天嘘寒问暖,有新鲜的牛奶或者新鲜的鸡蛋又或者是手作的毛衣,都会第一时间给她们。
这并不是出于同情,而是晏秋的人格魅力。
也因此,村里有一小部分的人并不满意,心生嫉妒升级为怀恨在心,又不敢招惹晏秋,只能把心中的怨恨发泄在不敢出声,有事只埋在心里的奉卿身上。
每次看到奉卿都会在背后说她的坏话,或者偷偷进她的屋子把食物拿走。
奉卿当然是知道这一点,也知道他们的怨恨是出自村里的人的好意,更多的是出自自己的不善于表达,不会讨人欢喜这一点上。
所以,奉卿不想招惹麻烦,就变得不跟村里的人接触了,觉得这样就能减少别人的嫉妒吧,几乎整天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正好给了个理由不用跟村里的人打交道。
也正好不用烦恼自己面对人时该说什么,脸上该露出怎样的表情。
也因此奉卿把自己的想法全都藏在了心里面,没人知道她在想什么,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就连跟她交流的晏秋也不知道。
不止何时开始出现在背后的议论,她也全都视如不见,在心里默默忍受着,谁都不说,直到晏秋他们发现这件事。
小小的年纪却有着跟年龄不符的成熟。
如果可以的话,阿弘并不希望她有这份成熟,只是希望她能多跟他们说话,只是简单的抱怨几句也好,希望她的性格能够像晏秋那样,哪怕一点也好。
可是三年过去了,一点都没有改变,唯一变化的也只有脸上表情越来越冷冽了。
喜欢。
分歧与副作用144 讨论(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