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在这里又修建起了一个很大的旅馆。
哲热普寺位于拉曲北侧山上,直接面对着冈仁波齐北壁。无论是清晨、正午还是月光下,冈仁波齐北壁都是最为雄伟壮观又摄人心魄的景观。
而三座稍的山峰,代表着金刚手菩萨、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如神侍一般排列在神山之前。从北壁发育的康羌冰川,也一直延伸到几座神山之间。
止拉普寺的名字本意是为“洞”的意思,寺庙经堂的主供观音菩萨,旁边有佛像和一尊可怕的护法神。
相传这里是本教勇士格廓,用角抛出巨石围绕而成的地方,也是第一个发现转山路线的郭仓巴在此修行的地方。
从止拉普寺北面峡谷走上23是印度河源头,转山路则是向东,在神山左侧。
从这里开始,卓玛曲河谷长长的坡路,便意味着通往卓玛拉山口的极限苦旅终于开始了。
此外,在雅鲁东康有一片草地区域,草地附近有条路转向东南,通往冰雪覆盖的康珠桑拉姆拉山口。
这条密道便是通往冈仁波齐峰东面的捷径,也被称为空行姆密道,只不过只有转过13圈的人才能行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从雅鲁东康草场往上走约2个时的路程,便到达了象征死亡之地的葬台。
朝圣者在此通常会把一件衣服、一滴血或者一束头发之类的东西留在葬台,假定要经历一次象征进入地府的死亡之旅,直至到达了卓玛拉山口,才代表离开了刚才的苦难生活,而得以重获新生。
经过了葬台,此后向东的路线便变得平坦起来,还有一些颇有意思的景观,譬如米拉日巴和本教大法师那若本琼斗法时留下的脚印,又譬如能检验罪孽的平板巨石石。
经过葬台后,转山路线便向东往卓玛拉山口爬升。这是冈仁波齐转山路上最为艰难的道路,直至到达作为山口标志的卓玛石,才算是征服了卓玛拉山口。
信徒们在这里会留下粘满酥油的钱币、衣物、牙齿等物品。朝圣者会围着它转一圈,把钱用酥油粘在石头上,弯腰从经幡下穿过,口中念诵经文,以感谢自己洗清了罪孽,获得了重生,也祈祷度母神的眷顾和保佑。
翻过了卓玛拉山口,便开始沿着陡峭漫长的碎石道下山,而这一段路程也是整个转山途中最危险的一段,在这里已经能够看到被称为慈悲湖的碧绿如玉的托吉错。
下了卓玛拉山口之后,又是一段没有道路的艰难行程,大约1时后,才能到达门曲河谷的草滩,再经过一段路程,便到达了转山路上第二个补给点,而这里也成为第二的住宿地。
第三的转山,虽然依然有20多公里的行程,但已经是相对平缓的路段了。这样的路程,总能让亲身经历过转山之旅的人们,回味这一路所有的经历。
从住宿地往南约半个时的行程,便能看到从康珠桑拉姆拉山口延伸下来的峡谷与西岸路线汇合。
再经过一个玛尼堆群,便到达了谷口第三个朝拜点。而朝圣的人们,也将最后一次观赏冈仁波齐东面的风光,也
再走大约两个时,河流的名字就变成了“宗曲”,名字的含义是“堡垒河”的意思。又一个时之后,便到了有着着名的米拉日巴洞的尊最普寺。
米拉日巴洞其实只是一米多见方的洞,因其与米拉日巴相关,所以也被称为“神迹洞”。
尊最普寺的南面,有一块十六边形的大石头,传是那若本琼和米拉日巴在斗法中所留。
过了尊最普寺,回到塔尔钦的路便再无险峻。当河流穿出峡谷进入巴嘎平原,仿佛看到希望一般,人们远远便能看到湖水幽蓝的拉昂错湖。
当第四个朝拜点如约而至的时候,转山的路线便再一次回到巴嘎草原。而能走到这个地方,塔尔钦镇就已经遥遥在望了。
(本章完)
喜欢。
第467章 排斥之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