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湖之酒其实就是北方人常说的稠酒,古称酃酒,又名醽醁酒。在北魏时就成为宫廷的贡酒,而且还被历代帝王祭祀祖,湖之酒先作为最佳的祭酒。湖之酒选料精细,工艺严谨,采用当地传统“贡米”、“麻矮糯”为原料,用金鸟井涌出的矿泉水经淘洗,浸泡,蒸煮,冷却,糖化,陶瓷小缸多次发酵、过滤、密封,精制而成。湖之酒金黄透明,浓郁香甜,人称三香,即闻着清香,喝着甜香,斟后余香。
老年人饮之则延年益寿,小孩饮之则健全发育。夏天可解热止渴,冬天可驱寒暖身,喝了令人心旷神怡、耳目一新,是理想的烹调酒料,也是酒类之佳品!
大雁开始成群结队在衡阳上空盘旋的时候,告诉人们秋天已至,天气渐凉,青草桥头各家各户便忙着酿造酃酒。一时间,衡阳的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湖之酒的醇香。
为了说明自家的酒好,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酒家老板们千方百计把自家的酒旗做得有特色,尽量使自家的酒旗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在酒旗上署上店家字号,或悬于店铺之上,或挂在屋顶房前,或干脆另立一根望杆,扯上酒旗,让其随风飘展,以达到招徕顾客的目的。有的店家还在酒旗上注有经营方式或售卖数量等内容,以便让客人一目了然。
有的象《水浒传》里武松打虎前所进店家的招旗写着“三碗不过冈”;还有的也学着孟州蒋门神“河阳风月”的招旗,在镶金旗上写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等等。于是,青草桥两岸的酒旗更加五花八门,异彩纷呈。
这些酒店老板们每天一大清早就起来,笫一件事就是升酒旗。因为酒旗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酒旗的升降是店家有酒或无酒、营业或不营业的标志。早晨起来,开始营业,有酒可卖,便高悬酒旗;若无酒可售,就收下酒旗。
在这青草桥上也是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的去处,那日正逢赶集,四邻八乡的人们都用竹篓背着各自的山货,或者土特产前来交易,在那个时候已经对于这种所谓的资本主义尾巴的行为也不管控的那般严实了,人民公社早就成了人们记忆深处的一抹残红,而同时也是算命占卜受惊跳神之类的人物也粉墨登场!
父亲攥着我走在这有着八百年历史的青条石榫卯的青草桥上,看着招展的酒旗,恍然间形同时光倒流,这湘南地带自古就是华蛮杂居,百越故地,巫卜之风也颇为盛行,所以在桥的两边还有很多的算命的瞎子!
不知道是真瞎还是假瞎,反正个个都带着乌漆麻黑的瓶底厚的墨镜,有十来个之多,往年乡下的盲人通常只有“算命”、“推磨”这两条路可选。现在这文、武之道都已绝迹:算命的市场需求倒是有增无减,测算官运财运、占卜诉讼胜败,开业择日、求名取号,并且城市越大需求越旺。
但是如今是大师倍出的时代,“易学家”、“麻衣神算传人”之头衔者比比皆是,无名头的睁眼人尚且不敢轻妄为之,“瞎子算命”或者“算命瞎子”已归入失去的记忆之列了。
第107章 高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