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京的时候,谢迎天尚没有来得及西顾,也没能及时调兵遣将,守住剑门关,所以司钺能按照计划,在冯煌的保护下,先北上再南下,几乎没有受到什么阻拦地进入川蜀地区。而川蜀的将士乃至百姓们,都因为刚刚接受了司砚的恩惠,不再受匪患侵扰,甚至还得到了许多肥沃的土地,减免赋税徭役,都想着竭尽所能帮助司砚、帮助朝廷,人人鼓舞,个个争先,只等着在朝廷面前大展风采,跟着司砚飞出川蜀,直奔京城。
司砚带兵出现的时候,京城的处境正是艰难。正因为他的带兵出现,京城保卫战才多了胜利的可能。
在此之前,赫连绰的三刃镰在使用一次之后,无法再发挥作用,火攻的办法也少了许多必备的条件,除了硬拼,几乎没有什么诀窍可言。
武平川本事确实不小,十天之内亲手砍杀至少两千人,其中有四个大将、百十来个校尉。可是战场上一个人的英勇是不行的,他们两方在人数上还是相差悬殊。由于敌人连日强攻,武平川负责驻守的石城门已经塌了一半,纵然以最快速度抢修,也怕是难以挡住敌人下一天的强攻了。
于是武平川和赫连绰商议,领兵于外,背水一战。
武平川带着他仅能够调动的三千五百二十三人列阵于石城门外,与谢迎天麾下第一大将朱再锦发起激战。
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城墙破损,就算经过抢修,一时半会不能复原,很容易再次坍塌,城中人手又少,尤其是水门,因为驻守困难,缺乏经验,需要的人手就会比较多。而石城门对于金陵城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武平川发了狠也要守住这座城门。
其中的代价,武平川能想到,却不愿想。
也亏了武平川敢想敢干,领着人们在城门外迎战,而将城门紧紧关闭,不许进出。这就完全断绝了守城士兵的退路。没了退路,就只剩下和敌人拼杀的死路了。
站在石城门门楼上督战的不是别人,就是皇帝司瑞身边的大太监包德胜。之所以让他督战,原因还不少:
其一,包德胜只是个宦官,自从净身进宫,几乎没出过京城,更不要说亲眼见证如此惨烈的战争场面了,以他怕死的性子,只要站在城门口,就不可能主动打开城门——就是无关紧要的人威胁他也无济于事;
其二,他是皇帝身边的人,就是叶明德之类的公侯,也要给他许多面子,难道谁敢真的为难他,强迫他开门放人?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此战无论成败,都必须由陛下立刻知晓,通报全城。此战若胜,京城定能为之一振,一扫多日因战事不利而笼罩的阴霾,谢迎天的反军也会重新陷入士气低谷的困境;若败,司瑞和那些朝中大臣也好第一时间得知情况,在周阳的护送下,从赫连绰驻守的麒麟门撤退,留守将士继续和敌人展开巷战——这是保存瑨国朝廷最后的办法了。
喜欢。
第三百章 背水一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