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8章 金花银[2/2页]

大明勋二代 八百楚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道。
     门政乃是周忱的族人,所以周忱闻言后没有动怒。
     而是解释道“陛下即位后考虑到“赋税过重,江南尤甚”特意让我巡抚江南总督税粮事宜,如今我已经开始改革赋制,难免触犯地主豪强利益。”
     “陛下已经知会过我,派遣永春伯任南京守备便是来相助我的,既如此我去迎一迎他也是应该的。”
     门政闻言,这才释然,连忙上前替周忱打开签押房的房门。
     “永春伯亲至,我有失远迎呀!”周忱踱步而出,见到立在门前的张忠,竟然如此年轻俊俏,不由愣了愣神,随即很快反应过来,笑着说道。
     “我今日前来,未能提前下拜帖,希望周巡抚不要怪我失礼。”张忠连忙上前几步拱手笑道。
     “永春伯哪里话,你能来,我高兴不已。”周忱笑道。
     “请进.....”随即周忱招呼张忠进入了签押房。
     两人落座后自有丫鬟上了好茶。
     张忠端起茶盏轻轻啜了一口,借机快速打量眼前之人。
     见周忱年过四十,仪表不凡,衣服发髻打理得一丝不苟。
     其实张忠对周忱是有所了解的,张忠知道周忱是个难得的财税学家。
     在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之前,大明朝的赋税制度便是由周忱革新过一次,并且在之后一直都是遵循他的思路制定财税制度的。
     要知道明朝的财税制度十分的落后,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十分强的小农意识,他理想中的制度是个人人务农,人人缴纳农业税的社会。
     使得明朝的税收结构十分的原始。
     所以周忱在任巡抚期间在江南实行的革新才会显得如此重要。
     “眼前的周忱是个少有的懂经济的,看来今日我来与他谈论班匠征银一事会有个好结果。”张忠心中暗想道。
     “不知永春伯今日前来所谓何事?”周忱放下茶盏率先问道。
     “我准备在南京建立江南格物院,建成后需要手艺精湛的工匠,可是如今又到了轮班匠入京服役的时候,鉴于此,我想了个办法,便是班匠征银。”
     周忱闻言一愣,他以为今日张忠前来是与他谈论南京防守等军事问题,实在没想到张忠会与他谈论工匠的问题。
     “何为班匠征银?”周忱暂且按下了心中的疑惑,继续问道。
     “简单点说就是轮班工匠出一笔钱给朝廷,就可以免了徭役。”张忠徐徐说道。
     周忱闻言微微颔首。
     张忠于是继续解释道“在京师时我负责修九闸,便发现这些轮班工匠因为服役从家乡千辛万苦才来到京师,因为朝廷不包路费,工匠思乡,导致他们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
     “若是能够班匠征银,工匠可以免了奔波之苦,朝廷也多了一条财源。”
     周忱听完,眼中精光顿现,因为这些时日,他一直在苦恼于夏粮的征收运输,今日张忠的一番话给了他启示。
     既然劳役可以改为银两征收,那么田赋税粮自然也可以了。
     周忱越想越激动。
     张忠若知道周忱的想法,他会直接告诉对方,你的想法不错,因为后来出现的金花银便是税粮折收为银两的实践产物。
    喜欢。
  

第138章 金花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