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2章 奏对【推荐/收藏】[2/2页]

大明勋二代 八百楚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平卫一定要内迁吗?”张忠徐徐说道。
     朱瞻基闻言,看了张忠一眼,皱眉问道“你有不同的看法?”
     “臣认为开平卫地处险要,辖制全宁、口温、应昌、拖都,控塞外险地三百里,我朝掌握开平,胡虏便无法轻易攻破宣府防线南下侵扰。”
     “臣亲身经历开平一战,方知开平的重要性。”张忠恳切言道。
     “朕何尝不知开平不可轻弃。”朱瞻基脸色愈发严肃,徐徐说道“只是开平地区气候寒冷,多年来物资运送艰难,粮饷供应庞大,难以供养守军家属之需。”
     “再者自从兴和千户所两次为胡虏所破,内迁之后,开平卫已经成了孤悬之地,胡虏不断侵扰,防御愈发艰难。”
     “臣也知晓。”张忠肃然道“可据臣所知,洪武年间,实行开中之后,开平卫所需军粮是能够得到保障的。”
     “只是后来大宁之地为兀良哈三卫所据,开平失去后方支援,而开中的商人前往开平也愈发困难,这才导致如今开平成了孤悬之地。”
     朱瞻基闻言一时默然。
     张忠见状也是一阵无言,因为此事涉及朱瞻基的祖父永乐皇帝。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举兵推翻建文帝夺取皇位时,曾联络兀良哈三卫支援。
     到朱棣登位后,就将北平行都司改名大宁都司,移治保定府(今河北保定市),原来的辖地都作为报酬让给了兀良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忠从后世的眼光看来,朱棣此举实在不智。
     要知道大宁卫战略位置实在太重要了。
     《边略》有言:“大宁镇抚降夷,控扼北边,西翼开平,南卫辽海,藩屏要地也。”
     其辖境北至今西辽河、西拉木伦河、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查干诺尔一线。
     土地肥沃,水草丰美,自古为优良的牧场。
     其北通科尔沁大草原,东通朝阳,东南通三万卫,南通喜峰口,西南通古北口。
     正所谓“幅员千里,多大山深谷,阻险足以自固。”
     张忠想到此处,一咬牙说道“当年太宗皇帝将大宁给予兀良哈三卫,可谓仁至义尽,只可惜彼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兀良哈不仅不恭顺侍奉我朝,反而与鞑靼眉来眼去,常常随鞑靼南下侵犯,太宗北征之时,兀良哈也不积极助战,反而左右摇摆。”
     “臣认为若要保住开平卫不失,需先将大宁故土重现纳入我朝治下,如此一来,开平卫有了后援之地,开中之粮也可源源不断运往开平。”张忠肃然道。
     “你的想法不错,只是兀良哈虽然不及鞑靼与瓦剌,但也不是那么容易扫灭的。”朱瞻基失笑道“而且一旦我朝出兵企图收复大宁,兀良哈必会向鞑靼求援,而鞑靼因为唇亡齿寒很有可能会出兵干预,到那时朕恐怕进退两难了。”
     “臣没有说现在就出兵。”张忠尴尬道“臣知道如今国库情况刚刚好转,粮草甲胄还未齐全,臣此言,只是建议陛下早做打算,待时机到来,便举兵北上收复大宁。”
     “你说的时机又是指的什么呢?”朱瞻基好奇问道。
     “瓦剌脱欢如今一统瓦剌诸部,其人正值壮年,野心勃勃,而鞑靼阿鲁台虽然年老,但毕竟老而弥坚,曾为草原霸主。”张忠徐徐说道:
     “臣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为了草原的归宿,两人必有一战,到那时鞑靼将被瓦剌牵扯住,正是我朝收复大宁之时。”
     “此言倒是不假。”朱瞻基闻言不由心中一动,眼中精光顿现,低声喃喃道。
     ps:求票票.....
     ps2:感谢“dongyi1957”“溜溜”“p灰尘”“汉家郭氏”“鲲化而为金鹏”“书友”“星辰路人”“虔诚”“书友”“dob”“相爱半生”“酷野”等人的票。
    喜欢。
  

第102章 奏对【推荐/收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