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0章 马淳这位菩萨,是神仙下凡![2/2页]

我在大明开医馆 我就是个保底命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前日宋国公夫人过府说话,也是这般意思。她说看到那些孩子冻得青紫,实在心痛,已让人备了五百石新米和一些厚实的旧棉衣送过去了。”
     她将马寻交给一旁的乳母,亲自为赵氏续上热茶:“夫人说得对,积少成多。夫君常说,这世道能担一点是一点。咱们守着自家的安乐窝,总不好眼睁睁看着近在咫尺的乡亲们遭这样的大难。”
     “是啊……”赵氏深深点头,“再多的富贵,若是周边都是冻死骨,看着听着,心里哪里能安生?咱家国公也是这个意思,出点粮米,求个问心无愧罢了。”
     窗外的风雪依旧在呼啸,但暖阁内的两个女人,因着那份力所能及的“问心无愧”,眉宇间的郁色似乎淡去了几分。
     诚意伯府的动作仿佛一个无声的信号。
     很快,更多华丽的马车停在了太医院设在城内各处相对集中的“施药点”或者“捐粮登记处”门前。
     “宋国公府,捐粳米八百石,陈米三百石,旧棉被褥一百套!”
     “曹国公府,捐麦子五百石,高粱五百石,干柴五百担!”
     “永平侯府,捐精米六百石,另有御寒皮靴两百双!”
     记录官报出一个个沉甸甸的数字,声音比前几天洪亮了些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张张来自不同勋贵府邸的管家递上盖有家主印鉴的条子。
     太医院负责接洽的吏员忙得脚不沾地,但脸上终于不再是绝望的凝重,添了几分烟火气的忙碌。
     更多的杂役、护院开始将一袋袋粮食、一捆捆棉麻衣物从勋贵府邸的后仓抬出。
     沉重的粮袋压弯了扁担迅速被赶来的骡车、马车拉走,注入那些冒着炊烟的粥棚。
     城西门内的一片开阔地,临时清理出来成了堆放捐赠物资的场地。
     数口新支起的临时大锅烧得正旺。
     几个城内颇有名望的富商也带着伙计和自家的厨子、管事来了。
     “冯记米行,捐新米一千石!伙计几个留下听太医院调遣!”
     “隆盛布庄,捐御寒粗布两百匹,旧棉衣三百件!伙计们搭把手,把这些给煮饭师傅送去!”
     热粥的香气更加浓郁地弥漫开来。
     穿着臃肿的富户、精明的掌柜和满面烟灰的伙计短暂地混杂在一起,忙碌的身影穿梭着。
     虽然彼此间很少交谈,但一份默契在无声的搬运、煮制、分发中流转。
     那些排队的灾民队伍尽头,开始零星出现一些城里普通百姓的身影。
     他们或提着小篮,里面装着家中刚蒸好的杂粮窝头;或抱着几件虽旧但干净的棉袄。
     看着粥棚里人山人海,看着官家、富户家的管事都在忙碌,这些人不再那么惧怕和犹豫。
     一个个沉默地走上前,将东西放在指定的筐子或布匹堆旁,又沉默地退回去,很快消失在人群中。
     无人夸耀。
     他们只是想,自家少吃一口,或许真能帮到一个和自己一样在挨饿的人。
     雪太大了,心不能凉。
     太医院的老太医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望着下面这片由沉默支撑起来的喧嚣。
     风雪灌进他的旧棉袍,他却似乎感觉不到寒意。
     目光扫过那一袋袋堆积如山的粮食,一件件御寒衣物,再看向那些在粥雾热气中舔着碗,脸上终于恢复了些许血色的灾民。
     最后,他的视线落在那些匆匆送来物资又匆匆离开的普通百姓身上。
     老太医干瘪的嘴唇微微动了动,想说什么,终究只是无声地张了张。
     一股滚烫的热流在他胸腔激荡盘旋。
     他猛地背过身去,布满皱纹的手用力抹过眼角。
     只觉喉头梗着一股难以言说的东西。
     雪没有停。
     但熬煮的热粥雾气更浓了,丝丝缕缕,执着地向上飘散……
    喜欢。
  

第240章 马淳这位菩萨,是神仙下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