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光照说的意思就是利用这种机制,通过宋良仁或他自己的关系,尽量拿到计划内指标的建材,再利用手里有现成建材这一优势,吸引客户选择自己的建筑工程队。
李良深深的知道,随着这种价格双轨制的形成,众多紧俏商品如水泥、钢筋等建材就成了某些手中有权人牟利的工具,产生了倒爷这个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称号。就像猴子,利用宋良仁低价从水泥厂获取到的水泥,再高价卖给他人,兼带着销售自己的砂石,也是一枚小小的倒爷。
改革开放30多年,这种利用手中权力赚钱的事情多着呢。
比如后世某着名的地产大王,他在鹏城发现对面港城的玉米价格达到7毛钱一斤,而当时北方的玉米是2毛钱一斤。傻子都知道只要当时拉过去玉米都会挣钱,但是那会儿,全国实施计划经济下,这样做就是会被抓起来判刑的。因此他跑去粤省海运局让他们开辟北方航线,而且他手里还没钱,他就让对方先发货,自己半年之后再结清。通过这样倒卖玉米,一下子就让他赚了300万元,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不过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李良晃晃脑袋,还是回到现实来。
“邹叔叔、宋科长!我们今天既然在这里坐到一起谈这个事情,就是看好这项事业的前景。你们再估算一下,看看前期投入多少资金比较合适?”接着李良又转头对小舅王发根、张猛说道,“小舅、猛哥,你们说呢?”
王发根听了李良的话,接过话头:“是呀,邹叔、宋科长,我们坐到这里就是有诚意的,你们直接说吧,如果我们能够接受咱们就合作;如果接受不了咱们也还是朋友嘛!”
邹光照和宋良仁听了李良和王发根的话,又看了看还没说话的张猛。
张猛摇摇头说道:“良子的话就是我的意思,你们直接说吧!”
“行,那我就直接说了!”宋良仁接过话头,他之前已经和姑父邹光照深入的交流过,因此直接说道,“我和姑父的计划是先期投入6万元资金,占90%股份。剩下的10%的股份由我姑父直接按技术入股。至于这6万元的资金怎么出,我们现在可以商量。对了,你们知道什么是股份制吗?”
宋良仁将自己和邹光照事前商量好的方案抛了出来,又担心王发根、李良和张猛三人不懂什么是股份制,于是又问道。
李张两家合作的旺客来就是采用的股份制,后来李良、王发根与县印刷厂合作成立挂靠在印刷厂的集体企业性质的销售公司也是暗中采用的股份制。他们自然是都懂的。
有人以为股份制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其实不然。早在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华夏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到了民国时期,这种制度更是深入人心,只是随着解放后国家对私营经济的改造,国营经济模式全面控制华夏,才让后世的人们有了这样的印象。
喜欢。
第655章 这样的印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