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80章 玉皇大帝张兴东对天庭和人间的管理最终得到了世人的认可[1/2页]

玉皇大帝转世之长生诀续! 国泰民安张玉皇3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三界同钦
     凌霄宝殿的晨钟第三遍敲响时,玉皇大帝张兴东正站在南天门的云海边缘。下方人间炊烟袅袅,黄河如一条金带蜿蜒东去,西域的驼队在沙漠里留下串串脚印,江南的渔船正撒下第一网晨光。他指尖捻着颗晶莹的露珠,露珠里映出三十年前自己初登玉座时的模样——玄衣布冠,眉宇间带着未脱的青涩,面对众神的质疑,连话都说不连贯。
     “陛下,凡间送来的万民伞已堆满了瑶池。”太白金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欣慰的笑意。
     张兴东转身,见云海中漂浮着千余柄红油纸伞,伞面上用朱砂写满凡人的名字,每道笔画都凝聚着一缕愿力,在晨光中泛着温暖的金光。这是人间对帝王最高的赞誉,可三百年前,别说万民伞,就连天庭的众神,看他的眼神都带着轻视。
     一、烂摊子与新规矩
     张兴东并非天选之子。三百年前,上一任玉帝因沉迷炼丹误了天劫,致使天河决堤,人间洪水滔天。众神争位不休,最终在太上老君的斡旋下,选了资历最浅、却在治水时救下过十万生民的张兴东继位。
     他接手的天庭,是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文曲星醉酒改了状元的命格,托塔李天王私放了偷食仙粮的黄鼠精,西王母为独占昆仑仙草,把前来求药的凡间名医打成了残废。最荒唐的是,掌管人间姻缘的月老,竟用红线把杀猪匠和公主绑在了一起,只因为公主的驸马没给够他“润线费”。
     “新帝登基,当大赦三界。”太白金星捧着拟好的诏书,劝道,“先稳住众神,再慢慢改革不迟。”
     张兴东却把诏书推了回去。他在人间见过洪水过后的惨状:饿殍遍野,瘟疫横行,而天庭的仙官们,还在为蟠桃会该用玉盘还是金盘争论不休。
     “传朕旨意。”他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文曲星篡改命格,罚去凡间教十年书,亲见寒门学子的不易;托塔李天王纵容家眷,革去天蓬元帅之职,去看守南天门;西王母滥用私刑,收回昆仑仙草园的管辖权,交予百草仙子;月老贪赃枉法,打落凡间做三年媒婆,不许用仙法,只凭真心撮合姻缘。”
     旨意一出,天庭哗然。赤脚大仙闯上凌霄殿,指着张兴东怒斥:“你这黄毛小子,竟敢动老神仙的根基!”
     张兴东端坐玉座,目光平静:“大仙当年在人间修行,曾说‘神仙若忘了众生苦,与妖魔何异。如今大仙享天庭供奉,难道就忘了这句话?”
     赤脚大仙一怔,想起自己年轻时在凡间行乞的日子,涨红了脸,拂袖而去。
     改革的阻力远超想象。西王母闭门不出,断了天庭的仙果供应;四海龙王联合起来,不给人间降雨,逼张兴东收回成命。人间旱情日益严重,地方官的奏章堆成了山,每本都画着干涸的土地和祈雨的百姓。
     “陛下,要不……先让龙王降雨?”太白金星看着奏章上“饿死者逾十万”的字样,声音发颤。
     张兴东却翻开另一本奏章,上面画着个老农,跪在龟裂的田埂上,手里还攥着颗发瘪的谷种。“你看,”他轻声道,“凡人从未放弃,我们怎能先退?”
     他亲赴东海,没带一兵一卒,只提着壶凡间的浊酒。龙王敖广见他孤身前来,冷笑:“陛下是来认错的?”
     张兴东斟了两杯酒,一杯递给敖广,一杯洒入海中:“我敬水族十万冤魂。当年天河水患,你们也是受害者。如今你们断人间雨水,与当年误事的玉帝,又有何区别?”
     他指着海面:“你们看,海里的鱼虾,岸边的百姓,都是三界生灵。若人间颗粒无收,渔民无鱼可捕,最后挨饿的,难道只有凡人?”
     敖广看着酒液融入海水,想起洪水时自己水族的惨状,沉默良久,终是叹了口气:“陛下既心怀众生,我等愿听调遣。”
     三日后,人间普降甘霖。百姓们跪在雨中欢呼,他们不知道玉帝是谁,只知道这场雨救了他们的命。而天庭的众神,看着雨后人间升起的炊烟,第一次觉得,这个年轻的玉帝,或许真的不一样。
     二、人间事与天庭度
     张兴东的书房里,总摆着三样东西:人间的稻穗,天庭的玉简,还有块刻着“慎”字的桃木牌。他常说:“管天庭,要懂规矩;管人间,要懂人心。”
     江南大旱那年,有个叫周德的县令,开仓放粮救了数万人,自己却因“私动官粮”被知府打入大牢。周德的儿子千里迢迢上京告御状,却连宫门都没进去,绝望之下,在天坛前烧了封血书。
     血书的烟气飘上南天门,化作一只血鸟,撞在张兴东的案头。他展开血书,见上面写着:“民可活,我何惜死?只求大人明察,莫让善人心寒。”
     太白金星道:“陛下,凡间官场之事,有阎王管轮回,有城隍司赏罚,天庭不宜插手。”
     张兴东却想起自己在人间修行时,曾受过一个老郎中的恩惠。那老郎中为了救瘟疫病人,耗尽家产,最后自己染病而死。当时的天庭,只因为他“命格当绝”,连朵表彰的祥云都没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他拿起桃木牌,摩挲着上面的“慎”字,“若看着好人蒙冤而不管,天庭的公正何在?”
     他化作个青衫书生,潜入知府衙门。夜审时,见知府收了盐商的贿赂,正逼周德画押。张兴东弹指飞出颗石子,打在知府的惊堂木上。
     “大人可知,粮仓的墙角有个老鼠洞?”他声音清朗,从梁上跃下,“洞里藏着盐商与大人的密信,还有周县令放粮时,百姓偷偷记下的账目。”
     知府脸色煞白,衙役果然在鼠洞搜出了证据。周德冤案昭雪,百姓们为他建了生祠,香火鼎盛。而那位知府,不久后便暴病而亡,据说临死前总看见无数饿鬼向他索命——那是城隍爷依律而行,无需天庭出手。
     消息传回天庭,众神议论纷纷。文曲星已从凡间归来,感慨道:“陛下这手,既没坏了凡间规矩,又护了好人,真是高明。”
     张兴东却在凌霄殿设了面“听风镜”,镜中能映出人间的善恶。他规定,凡人间有大善大恶,天庭需记录在册,善者可增福寿,恶者必遭天谴,但具体如何奖惩,需看其本心与后果,不可一概而论。
     有次,华山脚下有个小偷,偷

第480章 玉皇大帝张兴东对天庭和人间的管理最终得到了世人的认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