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27章 生育补贴,伤残补贴[2/2页]

种田女城主 那颗酸酸的糖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坊里生娃吧,东家也不同意啊。有的儿子帮媳妇说话,有的儿子也在埋怨。”
     “埋怨的去教训一顿。”
     墨笺放下一沓纸,出去安排了。
     陈帆让孩子们一张一张地看,看各家对生娃和做工挣钱的态度。
     有些家庭通情达理,以前女人就是在家里烧饭洗衣带孩子,现在停下来也一样,孩子还需要人带呢。有些家庭吵架的理由就是因为钱。
     陈帆又把书生们找来了,和陈家人一起讨论生育补贴的问题。
     书生们第一反应就是,生孩子还要补贴?
     “现在情况不同了。”章辞提醒。
     书生们反应过来了,以前女人基本上没收入,现在昌平乡的作坊多,很多女人做工挣钱了,生孩子就会有损失,有损失就会有矛盾。
     杜丰说实话:“这也就是在昌平乡,乡君怜惜女子,福利和男子一视同仁,还给月子里的发红糖和鸡蛋。换别处谁管女子死活呀。也就是昌平乡富足,有钱,想着给补贴,很多地方少搜刮点都是恩德了。”
     “先明确一个问题,女子在家里做家务带孩子,产生价值吗?”陈帆抛出问题。
     争议了一会儿,大家达成一致:产生价值。
     陈月说:“可她们没工钱啊,请奶娘请下仆要付工钱,女人自己做活带娃就不用付工钱,还是被男人养着,是这样吗?”
     书生们都是男子,不吭声。几千年都是这样过来的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户人家可以请下仆,女子不用做那些事啊。”有人指出。
     “可普通百姓几乎都是男耕女织,请不起人伺候他们。”
     眼看着他们要把话题扯远,陈帆开口:“乡君府愿意出钱,给予补贴,你们商量,如何补贴?”
     “相当于乡君府付工钱?”钟意文这样领会。
     “差不多。”
     “工钱是十文钱一天,补贴不能超过十文钱,不然大家都去生孩子,作坊里会招不到女工。”
     “也不能太少,不然引不起重视。”
     “两文钱至五文钱一天。”
     “三文钱?不计天数长短,每月一百文,这样好计算。”
     陈帆又问:“补贴多长时间?”
     “三个月?”
     “好像太短,孩子还在吃奶呢。”
     “可以请奶娘。”
     “请奶娘要花钱,做工的钱给了奶娘,等于没挣钱。”
     “那不一样,做工是为家里挣了钱的,自己喂奶等于什么都没做。”
     “一年吧,孩子差不多会走路了。”
     陈帆拍板:“两年,很多孩子要到十四五个月才走得稳。两年基本上可以由老人看着了。”
     有人指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两年之内又生了孩子呢?”
     “那就双份补贴。”
     有人担心:“如果有人五六年七八年一直在那儿生孩子呢?拿着乡君府的补贴生孩子。”
     陈帆淡笑:“那就让她们为人口增长作贡献。”
     鼓励生育总得有些实实在在的补偿吧?
     “这样也好,愿意生孩子的安安心心生孩子;想在外面做工挣钱的就去做工,实现自己的追求。”
     陈帆提起了第二项议程:“现在讨论伤残补贴。”
    喜欢。
  

第327章 生育补贴,伤残补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