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2章 回国、二沙岛集训[2/2页]

百米谁为王? 狂小宇宇宇宇宇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都有自己的主管教练,等陈文钟回来,整个接力队将会有五名运动员主管教练存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个接力队,四名主力、两名替补,却总共有五个来自不同省市的教练员,必然导致接力训练期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果是像今年这样,亚运会的举办时间在11月,9月开始集训时运动员们基本能参加的比赛都参加完了,那教练们之间的沟通自然也就没有了太多的隔阂。
     但如果像早些年的时候,恰好碰上全运会年,那就不好说了。
     那时候大家都知道去了国外比赛也争不到什么名次,体育总局下的指标完成有奖励,完不成也不会有处罚。
     但全运会就不一样了,完成了省体育局奖励多多,要是完不成,那明年那些没有完成指标的体育项目就很可能被砍经费。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教练都让手下的运动员保存实力,到了国际赛场、洲际赛场上只求无过、不求有功,到全运会再狠狠地发力。
     所以好在今年没有全运会,亚运会又是在11月举行,哪怕接力队里人员繁冗,队伍管理起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协调队员的状态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但训练还是在稳步进行的。
     这是卫恩自2009年的区青赛后,第一次进行接力训练,而且这中间跨度也极大。去年他的队友还是市一级的高中生,今年就直接干到了国家队!
     由于经验的缺乏,所以虽然他训练的非常积极,但掌握接力技巧的进度却是最慢的,和他同年的郑东生都比他强不少。
     在训练的过程中,除了卫恩外就属郑东生的积极性最高,这个很容易理解。郑东生的个人能力相对较弱,他的主管教练水平也不算太高,进入国家队始终是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投入到训练中的。
     经常可以看到:跑道上郑东生逮着老大哥们问这问那,而他的教练也经常会找元国强、黎庆等人请教。
     相比起自律的卫恩和迫切渴望进步的郑东生,上一级全运会冠军陆斌的积极性是最低的。
     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他就从国内王者跌落到一流水平,能够进国家队都还是看在他有着全运会冠军头衔的份上。
     这种落差是极大的,并不是他退步了多少,而是他的对手们进步太大了。
     卫恩、劳毅、张培勐、苏炳天且不说,就是梁家鸿和郑东生,也略微压住了他一头,在这种情况谁的心态不会受到影响呢?
     在集训期间,卫恩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接力训练当中,100米和跳远专项只是保持最基本的训练。
     以他的能力和亚运会上将相遇的对手的实力,哪怕这段时间里他得不到提升,也足以应付了。
     但如果因为接力训练只是应付了事,导致在赛场上丢掉这一枚原本就属于中国的男子4x100米接力金牌,那他一定会内疚到无以复加。
     9月14日,劳毅和陈文钟终于返回了国内,在略微休息了一天之后,他们也投入到了集训当中。
     有了陈文钟这个非常了解自己的教练存在,卫恩的接力训练进度提升了不少,很快就在接力技术熟练度方面追上了郑东生。
     而有了劳毅的加入,在冯书勇和余伟立的指示下,男子4x100米接力队的主力人选也定了下来:卫恩、劳毅、苏炳天、张培勐。
     主力人选虽然定了下来,但具体要将他们分配到哪一棒,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不过不管是冯书勇、余伟立这样的国家田径队总教头,还是元国强、黎庆这样的省队教练,都认为卫恩是最适合第四棒的人选。
     不管是从卫恩自身的实力考量,还是从民众的期待程度考量,第四棒的位置都没法落到其他人手中,这是接力队中运动员和教练们的共识。
     至于其他三棒,大家的想法是各不相同。
     首先是作为替补的陆斌和郑东生,陆斌由于是比较典型的前程型选手,所以被安排到了第一棒替补。郑东生看上去偏均衡型,所以会根据主力的“情况”进行安排。
     主力受伤、不在状态,郑东生或许有机会顶上,但这种情况连他自己都觉得悬。不过好在郑东生对自己的认知很到位,哪怕没法参赛,能够在国家接力队学习两个月那也是赚到了。
     梁家鸿因为元国强的安排,并没有出现在接力队的名单里,虽然跟着接力队一起训练,但主攻的是200米。
     至于三个主力棒次位置,教练们讨论了一个星期也没得出个令人满意的结果,最后卫恩看不下去了,给了一个有理有据的提案:
     第一棒:苏炳天;
     第二棒:劳毅;
     第三棒:张培勐。
     在卫恩一番拿数据讲道理的论据下,教练们最终接受了这个方案,由此,广州亚运会男子4x100米接力队的集训终于完全步入了正规。
    喜欢。
  

第82章 回国、二沙岛集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