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建成道:
“尔主战事,听尔的。亦由尔指挥。”
于是,世民乃在前率军进,建成在后督兵,做后勤保证。世民率军至二十里外,渐次进入山坳,于是,令大军暂停。亲率诸将往前侦察地形,至函谷关十里外,见道路渐窄,适合伏兵,乃对严肃众将道:
“此战乃进入洛阳前最限险之决战,务请各将用命,有功者重奖,负令者斩。众将均吾兄弟,万勿使吾痛心疾首。”
众将一齐应是。于是,世民当即排兵布阵。令屈突通、刘文静各率两万人马在此两边埋伏,令刘玄基率两万人马前进,有伏兵只可败,不可胜,引敌军进入伏击圈,伏兵出,再回兵合击。击败首道敌伏兵后,屈突通、刘文静再伏,刘玄基再前往引敌。如此前进,逐次击敌。
此时,冯立、冯飒、王皓、何常等建成麾下战将久未参战,积极请战。世民许之,乃令冯立、冯飒代屈突通,王皓、何常代刘文静率伏兵。世民又将八千玄甲兵分为五队,令屈突通、萧禹、殷开山、刘政会各率一队,机动调用。将主力分成三队,每队三万人马,令刘文静、段志玄、候君集各率一队。命待至函谷关城下,刘文静率一队主力攻击,引伏兵出。段志玄率一队会同刘文静、冯立、冯飒、王皓、何常一道攻击,史特来则率三万弓箭手。待城外伏兵出,再进占两侧山头。沿山而下,择机以箭射敌。候君集一队则专待城中之敌出击,再往截击。
却说刘玄基率两万人马缓缓前进,进至数里,突然两旁山上杀声震天,大队人马突然杀将下来,刘玄基奋兵应战,不能拼挡,只得率军败走。来俊杰也不贪功。依计退回第二道伏兵后。
于是,刘玄基乃复引军进。冯立、冯飒、王皓、何常乃率伏兵前移数里埋伏。大军亦随前移。刘玄基率军进数里。突然山上两边又杀声震天,那敌将成云率伏兵猛击,来俊杰亦率军返回进击。刘玄基率军抵挡一阵,顿时战死不少,只得败走。来俊杰欲退,成云道:
“不入虎穴,岂能引虎?吾等就是战死,亦要捣敌心脏。引其进关前,以行杨公之计。”
于是,来俊杰、成云挥军猛进。冲至数里,冯立、冯飒、王皓、何常乃率四万伏兵杀出。双方数万人马在狭窄之地拼杀,但来俊杰、成云为引敌主力,亲自督兵冲杀。每有后退者,立斩于马下。于是,将士奋力向前冲。长安军虽然人多,仍不能抵挡,渐有败势。
于是,世民令刘文静率三万人马冲上,加入团战。此时,洛阳军虽有成云严厉督战,但不竟遇到了新的生力军,只一会儿就战死数千,士卒纷纷溃退。成云、来俊杰阻挡不定,反而被纷纷后退的士卒裹挟而回,又见长安军源源不断冲来,只得下令全面撤退,迅速回到函谷关下。退至城墙前,成云集中将校,大声道:
“今杨公有妙计,借城上之助、两面伏击以击敌,我等为药引,引敌全出,诸军再合力一举克之。请诸将士用命。”
于是,成云、来俊杰乃率余下两万多人马回头大战冲来之长安军。刘文静、刘玄基、冯立、冯飒、王皓、何常等指挥余下的六万杀上。洛阳军不能挡,纷纷后退到函谷关城下。长安军纷纷冲上。突然,城上猛射下一阵箭雨,长安军纷纷中箭倒下,刘玄基、何常等数将中箭受伤,刘文静只得下令急退。
那杨文干见时机到,与其弟杨文武率六万伏兵夹滚滚风尘从两面山上冲下,直冲向正在败退的长安军。长安军见敌伏兵突然出击,败得更猛,刘文静、冯立、冯飒、王皓等止不住如山倒的败势。
世民见敌伏兵出尽,大手一挥,当先与屈突通、萧禹、殷开山、刘政会各率一队共八千玄甲兵从败兵的两侧如飞的杀向冲来的洛阳军。一队队铠甲鲜明的玄甲骑兵尤如一把把锋利的钢刀,直插向冲下的队队伏兵腰部,所到之处,刀枪翻飞,鲜血横流,惨叫连连。冲下山的伏兵顿时被截断成数段,首尾不能相顾。
那杨文干见骑兵猛袭,又见帅旗飘飘于其中,乃知敌全军之指挥中枢在此,却并不慌乱,与杨文武、成云、来俊杰率冲四万人马迅速杀回,直冲向世民。
那杨文武,有万不当夫之勇,曾在剿历山之贼中,与贼相遇,仅率数百之兵杀退万多豪贼,贼首被擒,传为战神。此时,立功心切,凭着马快,舞起一双百多斤大锤,单骑如飞杀向世民。
刘政会冲上迎战,被一锤震落大刀,口吐鲜血,伏于马上。殷开山、屈突通见刘政会危险,一支长枪、一把大刀杀将上来,那杨文武两锤猛扫,顿时将两人攻势卸去,如飞越过,得意哈哈大笑而去。就在此时,世民已拉开强弓,瞄准猛放,只听得“嗖”的一声,长箭快如流星,直飞向杨文武。那杨文武大笑未停,箭却已穿喉而过,竟断气跌下马去了。
杨文干见世民杀死亲弟,顿时大悲,率军奋力杀透玄甲军,引前后军汇合,回头欲再战世民,却见玄甲军已不见踪影。
那刘文静乘玄甲兵奇袭之机,取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乃与冯立、冯飒、王皓等引兵回头再战。此时,段志玄亦引三万人马加入混战。此时,战场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杀声震天,一时未分胜负。世民与屈突通、萧禹、殷开山、刘政会所率玄甲兵再出。回头冲入阵中,专门猎杀混战中的敌方将校。只半个时辰。洛阳兵不支。杨文干以为还有后着,并不着急。指挥着成云、来俊杰等战将,边战边退向城下,欲待城内六万生力军依计杀出。苦苦支撑,却始终不见城内之军出城。
原来,王注见杨文干令玉竟锐、王保保率三万人马于城内,监视自己,心中暗怒,待杨文干率主动出城,乃以商议两军联合作战为名。召集玉竟锐、王保保商议。两将疑之,率数十将战前来,入帐,却不见王注,心中暗叫上当,急欲回。
此时,朱粲、王仁则率上千人马紧紧包围。玉竟锐大怒,率手下强冲,大刀猛砍。连杀士数人,眼见破围而去。朱粲如飞迎上,大手一探,抓住玉竟锐砍来大刀。顺势猛一拖,玉竟锐失去重心,直冲到朱粲面前。那朱粲双手抓住玉竟锐双肩,大喝一声。出力一撕,竟生生将玉竟锐撕成两块。血淋淋的,王保保等慌得逃回去,丢下武器投降。于是,王注一举收杨文干三万人马,函谷关被王注控制。因此,无论杨文干此时如引苦苦支撑,王注就是不出兵。
那杨文干见长安军越来越多,城内始终没有动静,乃对着城上大叫道:
“玉竟锐!王保保何在!”
王注在城墙上探出头,笑道:
“两人造反,一个被杀,一个正押往洛阳。杨将军不必记挂。”
杨文干怒道:
“卖国贼,吾变厉鬼亦杀尔!”
王注大笑而去。杨文干回头见将士拼死抵挡,死的死,伤的伤,十万人马此时只余约六万多,乃令来俊杰、成云率三万人马向北山突围,亲率三万人马向南山逃去,不料上至半山,突然下起一阵箭雨,白白被射死不少人马,只得撤回,见来俊杰、成云亦狼狈撤回,远远见世民率玄甲兵冲来,仍长叹一声,率成云、来俊杰而出。对世民大声道:
“为将士性命计,原投效。”
于是,世民乃令停止进攻。顿时双方将士欢呼不已。城内王注见杨文干投降,知函谷关难守,乃率六万人马逃回洛阳。于是,函谷关不战而下。
建成闻杨文干投降,大喜,令人大摆宴席接待,杨文干恨世民杀杨文武,又见建成身为世子,厚待自己,乃与手下众将一起投靠之。
次日,世民将缴获所得尽赏有功将士和战死者家属。建成知,乃前来,对世民道:
“赏罚之道在于国,不应有私。”
世民道:
“将士舍生亡死,多少奖偿都不为过。”
建成道:
“下不为例。”
偏此时,何常过来,听到兄弟两对话,道:
“朝廷奖赏太寡,不足慰将士。”
建成喝道:
“国之大事,岂到尔所非议?”
何常尴尬而退。于时,建成乃与世民正商议进军洛阳计。忽唐王令到,命率军速回军长安。于是,建成、世民只得率军退回长安,将大军扎于城外,匆匆而回见唐王。
此时,元吉也早得唐王之命赶回长安。唐王见建成、世民、元吉均回,大喜。乃召集道:
“今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宇文化及扶炀帝侄杨浩为帝,继杀杨浩自立为帝,洛阳杨侗为帝,江淮杜伏威、山东窦建德、瓦岗李密、陇西薛举、楚地萧铣等纷纷称帝称王。吾等亦需正名,激励将士,以保关中、拓疆土、成大业。”
世民道:
“今各方反隋,吾扶之,正好尽收其旧部,壮大自己,何乐而不为?父王不必反其道而行之?”
建成道:
“当断不断,必为其害。且去旧立新,正是聚人心、立国安邦不二之法。”
世民道:
“此言差矣!”
世民正要滔滔若河的说服李渊。李渊却不奈烦的打断世民,道:
“吾意已决,不必再言。”
世民乃不言。于是,父子三人便计议改朝换代之计划,排查各地不稳因素。建成道:
“最近庆州贼起,地方未定,不如派杨文干率本部人马往驻防。”
唐王以为然。乃令杨文干率本部人马往庆州。令世民加强禁宫和京师控制。次日,唐王召朝中众大臣在唐王府议事。李渊道:
“今炀帝被杀。各地烽烟四起,隋气数已尽。天下百姓不能系于杨侑。”
李纲道:
“然也。昨夜紫微星从北升起,熠熠生辉,长安百姓纷纷言唐王当有天子。可奏请恭帝效尧舜之法。”
陈叔达、封德彝、长孙顺德、高士镰、龙盛等纷纷附和。
次日上朝,朝中重臣陈叔达、封德彝、李纲出班奏道:
“今四海动乱,隋气数将尽,昨晚天象示,唐王乃真主,主上可行尧舜之礼。”
恭帝道:
“反常气象,不足为信。只要君臣共治。暇以时日,必有所成。”
建成道:
“主上要做人人敬仰之尧舜,还是要做人人垂骂之秦二世,全在一念之间。”
忽一人出班,大声道:
“是尧舜,还是秦二世,自有史评?倒是尔等欲效师马超乎?”
突然,帐后手起刀落,那人即倒在地上。血溅三尺,顿时气绝。众人一看,却是长史杨浦,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噤若寒蝉。恭帝吓得不浅,只是流着泪、可怜巴巴的点点头表示同意。于是,乃议定向唐王禅位之王道吉日为五月初九午时。
众臣又奏请恭帝先授唐王戴十二冕旒、升天子华盖、建天子旌旗。恭帝一一许之。禅位将近。唐王召陈叔达、封德彝、李纲三人,商议朝中各职位任命和各地文武任命。令三人共似方案,并道:
“各官属任命。务必以世家、以功绩,量才录用。尔等三人乃忠正之士,望公心考量,提前外泄者斩。”
三人齐声应是。陈叔达道:
“谁为太子?”
李渊道:
“此吾久虑,未得其果。”
陈叔达试探问道:
“建成可否?”
李渊沉思不言。李纲、封德彝齐声道:
“自古长幼有序。未有立幼者不乱,今行古例,可免身后子孙纷争,减少杀伐。”
李渊道:
“此非尔等所议。建成、世民不列方案。朝廷前十职位由寡人亲定。”
于是,三人乃详议朝中和各地职位任命,李渊数易其稿。
宫中杜杨柳暗向世民报李渊立太子犹豫之事,世民乃召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商议。长孙无忌道:
“唐王非常人,太子之位不能明争,只能暗谋。古立长不立幼,估为建成。”
杜如晦道:
“唐王心属建成,但秦公功高,所以犹豫。我等不宜动,只望建成此时举止失当,扭转乾坤。”
世民以为然。此时,建成得尹妃暗报,知父王为太子事犹豫,乃召王圭、王皓、冯立、冯飒密议对策,王皓、冯立、冯飒主张拢络重臣,游说唐王。王圭道:
“帝王家事,外人插手,甚为忌,搞不好反益别人。不如与元吉结盟,只要其肯出面,吾自有妙计。”
于是,建成与王圭亲往元吉府上。此时,那元吉正为公主杨丽儿借探姑姑杨莹之名,整夜留宿秦公府而醋意大发,心中对世民恨得交牙切齿。忽一个下人匆匆而来,欲报建成到,还未开口,便被元吉一掌拍倒在地,大骂道:
“奴才!奴才!”
建成率王圭入,见元吉暴怒,笑道:
“兄弟息怒,今有大事共谋。”
说罢,乃伸手执着元吉手入厅,令下人退去,建成道:
“父王不日登基,其虽未言,必以吾为太子。望弟及时为我美言,吾得天下,必立弟为皇太弟。”
元吉本有野心,只恨建成、世民太强,自己无力争,只得作罢。今闻建成之言,心中顿时燃起了一丝丝希望。乃喜道:
“兄如不食言,吾必效力。”
建成与元吉击掌道:
“食言者天打雷劈!”
元吉欲即往唐王府。王圭阻,道:
“将军欲进何言于唐王?”
元吉道:
“言建成文治与厚德。”
王圭道:
“此唐王深知也。”
元吉转回来,疑道:
“那不必再言。”
王圭道:
“非也。天下父母均喜兄弟团结共存,最怕兄弟相残。在下建议将军向唐王如此如此的哭泣进言,唐王必立建成为太子。”
元吉闻言,以为然,乃按照王圭所言,往唐王府,出得门外,杨妃悄悄追上,道:
“建成之言不可信。”
元吉笑道:
“当然不可信,待其争得太子,收拾世民后,吾再收拾之。其时,吾为太子乃至皇上,有尔后悔的。”
杨妃道:
“尔依附建成,将来有尔后悔之日。”
元吉不听,乃直往唐王府,一见李渊,大哭道:
“父王,孩儿们将被杀了,救命啊!”
李渊惊奇问道:
“好好的,谁要杀尔了?”
元吉哭道:
“闻父王有意立世民为太子,那世民刚强无比,其将来登位,必大开杀戒。我等安能不死?望父王立向来仁厚之长兄为太子,以其性格,将来必厚待兄弟,我等无恙矣。”
元吉之言,正刺中唐王心事,乃下定决心立建成为太子。于是,李渊乃扶起元吉道:
“尔回去叫大家放心,孤必善自处置。”
于是,元吉乃去。
转眼间,到了吉日良晨,恭帝乃命大内总管杨应深将玉玺送往唐王府。李渊再三遥拜恭帝,然后受玺。接着,唐王亲与建成、世民、元吉及一班大臣往南郊祭天拜祖,半日而回。午时,李渊在侍卫的拥护下于武德殿登基,并令开大殿门。于是,众大臣贯鱼而入,一齐下拜,三呼万岁。
李渊乃颁召改义元二年为唐武德元年,大赦天下,文武各升一级,罢郡置州,改太守为刺史,授世民为尚书令,陈叔达、封德彝为左右仆射,裴寂为侍中,窦轨为中书令,刘文静为纳言,高士镰、长孙令为内史令,李纲为刑部侍郎,长孙顺德为礼部尚书,龙盛为户部尚书,屈突通为兵部尚书,独孤怀恩为工部尚书,唐俭为御史大夫,武士彟为光禄大夫,各地任职文武职位不变。追尊父亲李浩为元皇帝,母独孤氏为元皇后,谥窦氏为太穆皇后,立建成为太子,世民为秦王,二人均开府直属,元吉为齐王,李道宗为怀王,李孝恭为成王,李靖为兴国公,刘玄基为荣国公,段志玄为晋国公,降恭帝为哀国公。
次日,又下旨废炀帝所有律令及捐税,全面实行租庸调制,在保持现有军队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府兵制和战时调将制。
第二十六回 义女舍身成千古 功勋卓着非传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