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三章 褚蒜子雷厉风行,隐士高人殷浩走马上任[2/2页]

神奇的生命之光褚蒜子传 钱女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空三府征召殷浩为官,他都推辞不就任。每次都是都称病不就职。隐居荒山,将近十年,当时的人将他比作管仲、诸葛亮。王濛、谢尚还探察他的出仕和退隐的动向,来预卜江东的兴亡。二人一同前往看望殷浩,知道殷浩有坚定的避世志向。返回后,叹息说:“殷浩不问世事,如何面对江东百姓!
      会稽王司马昱这次倒是和褚裒同心同德,亲笔给殷浩写信说:“国家正当危难,衰败已到极点,幸而时有英才,不必寻访隐居奇贤。足下见识广博,才思练达,为国所用,足以经邦济世。如若再存谦让之心,一意孤行,我担心天下大事从此将要完结。如今国家衰微,朝纲不振,一旦亡国,恐怕死无葬身之所。由此说来,足下的去留就关系到时代的兴废,时代的兴废事关社稷存亡。足下长思静算,就可以鉴别其中的得失。希望足下废弃隐居之心,遵循众人之愿。”殷浩再三辞让,从三月直至七月,才终于接受了国家朝廷的征召。
      永和三年(347年),安西将军桓温消灭成汉政权,因此项功勋,桓温的威望和势力都强盛起来,但同时令朝廷忌惮他。司马昱因为殷浩有极高的名声,又受朝野推崇,所以视殷浩为心腹之臣,以抗衡桓温,于是殷浩与桓温彼此猜疑,相互不和,谁看谁都不顺眼。此时适逢殷浩的父亲殷羡病故,殷浩离职守孝。朝廷命蔡谟代管扬州,等待殷浩归来。殷浩服丧期满,朝廷征召他担任尚书仆射,但他没有就职。依旧担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参与朝政。颍川人荀羡少年英俊素有美名,殷浩召他为部属,命他镇守义兴、吴郡,作为自己的党羽。王羲之私下劝说殷浩、荀羡,希望他们与桓温团结和好,不要内部制造矛盾,但殷浩不听从。殷浩从骨子里认为,那个恒温绝对是另一个王敦,又一个野心家。没想到果然殷浩的政治感觉是灵敏的。
      因为由于殷浩的加盟东晋统治集团,各个方面的势力表面终于达到平衡,褚蒜子终于可以放下那颗悬着的心。

第四十三章 褚蒜子雷厉风行,隐士高人殷浩走马上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