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回[2/2页]

柿子湾 旷野牧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叶子爹从西村的丈母娘家回来后,把这事儿给叶子妈说了说,一家人可开心了。于是,把地里的活儿赶了赶,收拾了收拾衣物之后,叶子爹便扛上被卷儿,一路步行了三十多里地,去县城的财政局食堂当了大师傅。叶子爹手脚勤快,又和气,见了人总是先打招呼,挺得同事欢迎,干得也挺不错。这些暂且放下不提。
      这时候,叶子哥根儿也已在了高小念了一年书了。但叶子爹走了之后,家里缺少劳力,地里的活儿又多,叶子妈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
      一天晚上,吃过晚饭,叶子妈对儿子说:“根儿,你甭念书了吧?我独个忙不过来。”根儿心想,他是家里的长子,应该替父母分忧,就像前几年跟着父亲卖菜一样,这是做儿女的本分。于是,就答应了妈妈。
      第二天,根儿给高校先生说了一下,便辍学回家,和妈妈一起下地干活去了。根儿,挺聪明,手脚勤快,也能吃苦,但比较厚道、实诚一些。
      几年后,村子里的土墙上出现了农业合作化之类的标语,一场轰轰烈烈的入社动员开始了。随之,各家各户的田地和牲口都先后归了农业社,叶子妈和叶子哥都去农业社里参加了农活。
      这时,叶子已上了高小。叶子心里明白,是哥哥辍学才给了她念书的条件,她很珍惜,虽然成绩不是多好的,但学习很认真。也许正是由于兄妹之间的这份总也惦着的感激之情,才使得叶子与根儿在往后的几十年里,不论世事如何变化,都从不计较,相处得很好。当然,这是后话了。
      在高小里,叶子见同学老欺负英子。动不动就骂英子“地主婆”;丢了东西,总是先怀疑英子,盘问英子;明明不挨英子值日,也喊英子打扫卫生,说是劳动改造;弄得英子不时偷偷哭,也不敢告诉老师。而这英子又是谁呢?其实,英子就是刘老头的小女儿,和叶子是同班同学。
      虽然听说英子爹曾说过她家坏话,但叶子还是觉得那几个同学太过分了,看不过眼。心想,老师不是说“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嘛,英子学习好,也勤快,经常受表扬,明明就是那几个同学不对。于是,后来她一见同学欺负英子,叶子就站出来,抱打不平。一回帮二回助的,英子便把叶子当作好朋友,什么话都会给叶子说。
      日子过得也快,不知不觉叶子就要高小毕业了。毕业后,叶子和大多数农家姑娘一样,在村里头务了农,跟大人们一起下地干活。这是一个单纯、朴实且洋溢着浓烈集体主义的年代,庄户人翻身解放,从心底迸发出要改变一穷二白落后面貌的建设激情。叶子和邻家姑娘们一起,在生产队里拉粪、犁地、耙地,收麦、种秋、摘棉花什么的,忙得是不亦乐乎。
      一天晚上,才吃过晚饭,村里往日上工的钟敲响了,不一会儿又听见有人敲着个锣喊道:“开会了,到村部开会了。”庄户人下午下工的时候,就已接到通知晚上开会,可不知道这么急,刚吃过饭就又敲钟又打锣的,于是,都急忙赶到了村部。只见村部门前已经摆了一张单桌,桌子上的马灯点得很亮。支书和大队队长已经提前来了。
      “哎哎哎,静一静,开会了。”大队队长拍了拍桌子喊道。
      支书打开本子讲道:“下面,我给大家传达一下公社开会的精神。公社里这次开会,是传达上面的文件,要反‘右。……这次,咱村里也有任务,这两天就要下放一个‘右派,到咱村里来劳动改造……要我们监督……咱们要按照上面的要求,把这项任务完成好。”
      ……
      庄户人也弄不懂什么“右”派不“右”派的,猜想肯定是犯了什么错误了吧,不然,怎么会下放到村里来呢。
      柳湾只是一个小村庄,村部里也只有两间房子,一间是会计室,另一间是干部开开会什么的,也没多余的房子。一个外乡人来了,总得安排个住处吧。干部们左商量右商量的,就准备安排到梅子家里去住。一来,梅子家的院子比较大,房子多,西厦就闲着没住。二来,梅子爹是村里的干部,这样也便于监视。
      几天后,果然村里来了一个三四十岁的男人,说是从哪个文化馆来的“右”派。这男人姓冯,瘦高瘦高的,戴一副近视眼镜,村里人都称他冯老师。冯老师一来,就和大家一起下地干活去了。
      可这冯老师是个文化人,很少干农活,实际上也不大会干。庄户人也热情,一招一式地教。一些简单的农活,比如打胡结呀,担粪、拉粪啦,翻地呀,摘棉花、拔花柴啦什么的,也不用学,一看就会,有劲干就行。可对于耙地、犁地、碾麦、摇耧这些歌技术活儿,一项则比一项难掌握。当然,村里人也不会为难一个文化人。
      可冯老师还是知道自己是来接受劳动改造的,不仅劳动态度好,而且劳动积极性高,不管会不会干都抢着干。常常干得是手脚起泡,肩膀红肿。起初,冯老师很注意衣着整洁,尤其是夏天,几乎每天晚上洗衣服;但慢慢的,时间长的,累得顾不了了,也不就怎么讲究了。
      庄户人喜欢看戏,干活或开心的时候也喜欢哼上几句。一次,也就是冯老师才来不久,在地里干活的间歇,有人故意逗冯老师说:“冯老师,你还会戏?”
      冯老师挺腼腆地回答说:“嘿嘿,懂一点。”
      “会唱吗?”
      “会几句。”
      “哪唱几句,咋样?”
      于是,冯老师便站起来唱了几句。冯老师毕竟是文化馆来的,庄户人没想到还真唱得不歪呢。
      从此,大伙不时会要冯老师唱一段,给大伙乐一乐。冯老师虽然是“右”派,但也挺平和,再加上知识分子的文乎劲儿,庄户人也挺待见,相互间的关系一下子融洽了许多。
      这时候,村里头识字的少,小学里的老师就更紧缺了。村里人实在,也没什么太多的政治头脑。看冯老师是从文化馆下来的,有文化,脾气又好,就自作主张,把冯老师安排到村里的学校当老师去了。当然,每逢星期天或者寒暑假,冯老师还是得参加生产队的劳动。
      入冬农闲的时候,村里要排戏,以便春节演出。冯老师自然也被请去教戏。只是因为他身份特殊、是“右派”,所以只能在村里的业余剧团里当个副导演。不过,冯老师并不计较什么副导演正导演的,依然专注于教戏、排戏。
      十几岁的叶子和她的同学,也进了村里的业余剧团去学戏。冯老师有文化,又谦和,成天家被小媳妇、大姑娘围着教戏、学戏的。这日子一长,自然也引来了一些闲话,除了说“政治界线”模糊的,更有人议论哪个哪个与冯老师走得近了什么的。对此,冯老师和一些演员郁闷了好一阵子。当然,这些闲言碎语,就不细说了。
      且说叶子有三个最要好的女同学,除了英子,还有一个姓邢,叫环儿;另一个姓孙,叫梅子。四人同住在一条巷子里,也都是同一年出生的,只是环儿生日大,叶子生日居二,梅子生日居三,英子生日最小。四个姑娘是从小一块儿玩着长大的,在高小是同班,高小毕业后又都在村里头务了农,天天在一起干农活、做针线活什么的,相互照顾,互相帮衬,对外都自称是结拜四姊妹。
      邢家、孙家和刘家的祖祖辈辈都是地地道道的柳湾人,自然比陈家这个外来户要强一些。环儿的父亲是生产队里的会计,上衣口袋里常常别着一支钢笔。梅子的父亲呢?又是个村干部,在村里也没什么人敢惹。在家里,环儿、梅子和英子都有自己单独的房间,而且都是与爹妈屋子“两头折房”的那种。
      这两头折房,是柿子湾一带民居的一大特点。一般是五间瓦房,分成两个部分,一侧的两间是一个进户门、一个大窗户,而另一侧的三间做两头折房。就是说,这三间是一个进户门,一边一个大窗户;中间的一间做堂屋,两头的每间做卧房;卧房和堂屋之间只隔着一堵很薄的隔墙,隔墙中间只有一个门框挂着门帘而不装门,这样来来去去的挺方便的。
      两头的卧房的窗台下都是一个大土炕,白天在炕上做针线活很是亮堂,夜里窗帘一拉就可以睡觉了。而且土炕挺大,都是那种从前檐墙到后檐墙、一头到一头的大土炕,要是在炕上缝个被子呀什么的,都挺宽敞。要是来了亲戚朋友要过夜的话,四、五个人竖着躺在一个炕上,也能睡得下来;而且也不觉得拥挤。
      东子夫妻俩就叶子这一个姑娘,自然很是疼爱。叶子,属猴,比她哥哥根儿小五岁,瓜子脸,丹凤眼,白净白净的皮肤,略黄而带卷的秀发常扎着两根粗粗的辫子。这姑娘自小待人热情,讨人喜欢,而且还心灵手巧的,什么捏花馍、剪剪纸、做纸花的,她一学就会,村子里没有不夸的。
      据叶子爹讲,就在生叶子的那天中午,吃过午饭,他上炕打盹儿,才躺下就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坐在柿子树下休息,青天白日的,突然从远处的土岭上下来一股好大的洪水。就在他惊愕之际,土岭上空不远处的白云之间又钻出一只火鸟来,那火鸟直奔土岭飞去,等飞到土岭上空时,突然一头向下钻入了洪水之中,不一会儿再定睛看去,像是有只绵羊顺水而下……
      正在他纳闷之时,一只柿子叶飘然下来,飘落在脸上,凉凉的,把他从梦中惊醒了。就在那天下午,陈家妈妈便生下了个女儿。想到这个奇怪的梦,陈老大便给女儿取名“叶子”。也许是由于这个梦的使然,叶子爹妈更是把女儿视作掌上明珠,疼爱有加。
      村里人左邻右舍的,串串门子是很自然的事情。娃儿家都是一块儿玩着长大,东家跑西家串的,也很平常。闲暇的时候,叶子不是到环儿家去玩,就是去梅子家或者英子家去玩。叶子长得好看,且心灵手巧的,同学家人都很爱见。要是有了什么好吃的,只要叶子在场,也都是让她们一块儿吃。日子一长,不论是在邢家、孙家,还是在刘家,叶子都不觉有什么生分不生分的,甚至也没有了什么顾忌。
      环儿不时逗叶子,要叶子长大了嫁给她哥哥。而叶子呢?根本就没把这话当一回事,嘻嘻哈哈的,照样去玩,没有一点不好意思的样子。晚上,姑娘们常常在一起做针线活儿,有时玩得晚了,也就一块儿睡在人家大炕上,不回自己家去了。
      欲知后续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a
      h
      ef=
      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a
      a

第二回[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