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2章 回忆赵煦退位始末[2/2页]

第一日不落帝国 时空寡头koen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就是君主和军事地主贵族们,帝国社会就是皇帝和独裁者。到了资本说话的近代,就是占有部分资源的工商业贵族或资本家了。
      很显然,穿越众现在掌握着远远超过宋帝国朝廷的资源,已经是垄断诸多产业的托拉斯寡头,合作伙伴和靠他们吃饭的商人、地主几乎覆盖了整个东亚地区。军队几乎就是摆设的宋帝国朝廷最有战斗力的西北军好的和辰基集团西北的各家子公司穿一条裤子,其他地方的厢军和守备部队也基本被收买了。不屑于掺沙子的禁军几乎就是没有战斗力的武装平民罢了,一次不流血的政变就足以解决问题了。
      军事上的问题最好解决,谁的拳头谁就是老。
      经济上更不用说了,誓死保卫赵宋的地主板着手指都数的过来,他们在赵家主动退位的事实面前也无力反抗。
      解散的禁军全部纳入民籍,节省的军费全部作为移民费用。华夏帝国第二年财政支持这些移民到其他的北方城市定居的禁军家属从事新的职业,这些青壮劳力部分都编入新驻地的当地建设兵团,从事各种基建项目或政府工程。以后的财政自然因为幅度裁减军队而产生巨额盈余,扭转了赤字的情况。
      掌握舆论的穿越众基本不心那些前朝遗老对宋的怀念会对自己的后续行动产生影响。早就隐退的章惇等高级顾问失去了一切影响力,仅仅只能呆在家里养老,关系最好,公关最成功的苏家也彻底的断绝了子弟入仕途的念头,成为了文化业的新兴巨头之一。高层全部换血,基层早就是自己安排的学生出身的技术官僚把持着,政局基本一点波动都没有。想浑水摸鱼的家伙都被监视的不敢乱动。
      原本错中复杂的宗社党和贵戚基本都成为了辰基的各地子公司的小股东,每年能拿到比过去多得多的收益,自然无所谓皇帝的姓氏。
      既然除了皇室和皇帝本人以及关系极其密切的后宫成员之外没有人反对退位。那么被架空的小皇帝也只有无奈的接受退位条款离开宝座了。
      原本皇家的产业众多,虽然财政在穿越众的阴谋中破产了,连带着皇帝本人的封装库等内帑小金库也在担保发行的国债中赔的一干二净财力雄厚的赵宋在越来越的赤字中只有借新债换旧债,每年的国债发行都要皇帝背书担保,元祐13年,宋帝国财政破产了,国债跌,名义上这些国债的市值跌到发行价或面值的20,宋王朝的国库里可以跌倒耗子,账面上,所有的政府仓库物资折价加上国有设施和土地等资产已经资不抵债了。无奈之下皇帝只好宣布承担无限担保责任,拍卖了皇族的一切财产赎回这些废纸一样的国债。
      李基在回忆了华夏帝国所有建立之前的各种部署和事情,理顺了思路和下一步计划,将安逸下来的五个得意门生调到南方,论功行赏的分别给予五人伯爵到侯爵不等的奖励,把这五个家伙分别派到东南亚的越、占城、吴哥、室利佛逝四个国家,老擅长海上贸易安排在海南岛做越北越、东夷岛、广南东路之间的三角贸易。老二在占城南越建设移民前站基地,搜罗中南半岛上面所有的华裔和流民,组织训练好了就运到各个殖民地和新开荒的种植园。老三在吴哥王国泰国加老挝和柬埔寨搜罗资源和和征兵,采伐热带硬木和各种农副产品,为中南半岛的所有国家提供军火和战舰。老四赵龙在室利佛逝马来西亚加西部印尼马六甲海峡建设海峡两岸的秩序。老幺张博在爪哇干老本行,为了搜集小巽他群岛的信息和海图,兼职搞佛教遗址挖掘考察。未完待续

第162章 回忆赵煦退位始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