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四章 传媒帝国(中)[2/2页]

第一日不落帝国 时空寡头koen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汴梁民报广告主管和一家相熟的肉食铺子订立合约,50贯的整版面广告费用由自己代为预付,要是打出广告以后三十天内该铺子的营业额没有增长五百贯,这个广告算是不要钱,要是超过五百贯就要支付他50贯费用。如果超过八百贯每增加一贯分成给他30文为期一年。
      结果自然铺子是一炮而红,第二天全汴京都知道了这个铺子,来买肉食的客人都排队排出三条街去了。当天准备不足的曹记熟肉铺开张半个时辰就卖光了四天的存货被迫关门歇业。这种标王的威力才扩散开来广为人知。早有准备的赵守忠立马提价,原本要价50贯的整版广告费用提高到150贯,足足提价三倍,而且规定十天才能出一次整版广告。
      最令街头巷尾的三姑六婆愤恨的事情就是报纸抢了她们的饭碗。原因就是文化版面的破除迷信,揭露骗术的内容让很多靠行骗为生女子混不下去。正规化的打广告的中介机构因为客流增加收费也开始下降,打不起广告的牙婆、媒婆要么转行,要么收编进通过专业分工的中介机构混饭吃。至于药婆和稳婆也因为保健专栏的出现而失去绝部分的客户难以为继,只能被高竞开设的医院收编了。
      穿越众同意赵守忠刊印足以永垂不朽的赵守忠诗集赵守忠词集、赵守忠文选、西游记长篇连载长生殿连载西厢记连载聊斋异志连载三国演义连载新列国志论语疏证围炉夜话,与菜根谭、小窗幽记等后世名著来扩民间知名度和建立声望系统。基本都是理工男的穿越众对热文学的时代背景总是很难融入,只有沉浸在科研和教学中才能心平气和的生活。不然让自己的短爆露出来不仅仅不利于树立形象,还会出现难堪的局面。
      穿越众之中只要有个别人担起文化和国学师的担子,其他人也乐得清闲。像赵守忠这种人才不人尽其用就是浪费。其他人如果抄袭后世名著可能会在学生们面前穿帮,赵守忠的文学功底和水平起码可以应付一下。
      除了抄袭工作,另一扬名的手段就是编字典。早在穿越众建立书院的时候,准备工作就已经完成,一直没有刊印出版的原因无非是时机未到。当传媒集团的摊子铺好,学会开封话这种国语拼音方法的师范类学生足够多后,和苏轼范纯仁等文豪宰辅的沟通统一之后,全国统一发行。被苏轼赐名的华夏字典厚度和后世新华字典差不多,但要三倍。当赵守忠的名字和苏轼一样通过这本字典嵌入历史时,赵守忠在密室中忏悔了一天一夜。李基还调侃他,说自己本以为赵守忠最多因为抄袭剽窃内疚一个小时就会恢复,没想到他还是个有节cāo的真汉子。

第三十四章 传媒帝国(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