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三章 传媒帝国(上)[2/2页]

第一日不落帝国 时空寡头koen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印刷工、卖报批发网点代理等职务都出现了数百人争抢一个职务的空前局面。为了得到某个职务甚至有人不惜重金贿赂主持招聘的辰基员工。
      更好的借口就是古代曾经出现过的采风使,不少老学究认为报纸虽言铜臭,但毕竟起到了集中民意,引导舆论的良好作用。广泛采集资料和新闻的好逐渐被人们发现。商人可以打广告找商机、书生可以发表文章诗词扬名、道德儒可以开设连载讲坛、很多中介机构都在报纸上挂号以求增加客户。宋帝国出现了不少靠报纸吃饭的人,辰基集团各地的情报工作和网点经营再次上了一个台阶。
      在一开始实施低价战略几乎就堵死了一切想山寨的企图。没有可以和辰基集团比拼财力,就算是用厕纸印刷的最劣等花边小报也不可能只卖1文钱。
      没有辰基集团规模化生产的技术,土法生产的草纸和水墨印刷出来的不可能和辰基下属的各个报纸打价格战。印多少绝对是亏多少,这种技术垄断给辰基集团带来的优势也不是第一次了。所有印书的作坊在铅活字印刷和现代廉价木浆造纸技术的面前都是渣渣,在价格战上没有任何优势,只有扑街一条路可以走。
      宋代的雕版印刷业比唐代更为发达,而且,活字印刷术发明后,书籍印刷更容易了,这让盗版有了更多的利润空间,盗版之风开始刮起,作者和出版商却无维权。
      在这样的背景下,禁止盗版、保护版权的立法终于出现了。宋朝几乎每一个皇帝,都颁布过“禁止擅镌”的诏令,也就是禁止擅自翻印书籍。如北宋时候,为保护九经蓝本,朝廷曾下令禁止随意印刷出版此书,如果想要刻印,需要报国子监批准。此外,各级zhèng fu都设有专门针对盗版的审查查禁机构。当时保护版权的措施是授权版权人在权利受到侵犯时到官府检举控告,官府则会缉拿盗版人,并将盗版书籍销毁。这样的保护措施,跟现代的做法已经是很接近了。
      至于对盗版分子应该如何罚,法律没有规定,这不能不说是版权立法的一个缺失。这种局面本来就不是穿越众考虑的问题,但是为了技术扩散之后准备后路还是要动手抬升盗版成本的。
      为了堵上这个缺口,李基派赵守忠亲自游说诸位宰辅和太皇太后,立法对盗版分子依据盗版印刷数量给与十年到流配可可西里的不等的罚。罚款一律定为盗版获利的十倍。
      穿越众学习历史和现代的先进经验,还策划宋朝堂建立了书籍印刷出版前的审查制度,这对于杜绝剽窃、防止盗版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盗版和非法引用文章会被市场和法律联合打击的情况出现在十一世纪的华夏地,这一局面的出乎穿越众的意料。李基在没有开设印刷作坊之前也是不知道宋王朝对盗版的打击力度的。穿越众了解这一利好之后对从报业赚钱和诸位舆论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只有垄断才是建立传媒帝国的唯一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什么“合法”手段和方法都可以上。赵守忠早在毕业的时候就见识过足够的传媒行业黑暗内幕了,要不是为了避免卷入报的丑闻,自己也不会幸运的来到这个可以展拳脚的时代。

第三十三章 传媒帝国(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