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一百一十四节 手足之情,莫如兄弟[1/2页]

曲尽星河 鼎鼎当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没有没有政治目的的暴乱啊。整个暴乱事件在准备阶段也许早有迹象,但长月官方并没有留意到,眼下城里恐慌大乱,一时之间各闾各坊小吏联络不畅,等于斩断了官府的手脚,要分清谁作乱已属不容易,更不要说勘破叛乱背后的秘密。指挥平叛的董文接到消息时,正在宫廷商议出兵事宜,许多的军方高级将领都在,平乱一起跟着出来,跟着出来就七嘴八舌。调兵防备夏人就是他顺从朝廷第一时间上的逻辑,夏人使团先至京,而后京城暴乱……东夏与暴乱有无直接的联系?
      一起来到提督衙门坐镇,提督衙门中顿时嘤嗡一团。
      讨论的观点紧密围绕东夏:
      如果是东夏人支持下的暴乱,他们是想干什么?
      干扰直州的军事部署,拖延朝廷出兵陈州?
      羊杜抱袖坐在厅中的太师椅上。
      能在厅上争取到一个座位不容易,这是地位的象征,旁边汇聚着与他交往密切,曾被他管辖过的将领,他像个看客,虽然他努力摆脱自己看起来像个看客。
      脸色略显苍白的陶坎挤在他身边咳嗽几下,轻声问他:“您觉得与东夏有无干系?”
      没有足够的信息来源,谁也不敢轻易下什么论断!
      羊杜不知道。
      除了东夏,并没有突然而来的政治势力!
      但要是东夏,又是为什么呢?
      打着调停的名义来京城生个乱?
      京兆尹显然更为熟悉城市情况,要问京兆尹收到什么消息,京兆尹却又不知道被堵到什么地方去了,还没能到来。
      董文和几个谋士摊开京畿地图,根据派遣出去的士兵反馈回来的消息,在上面标注暴乱的区域。
      似乎是在佐证东夏的参与,东市上空压了一堆三角红。
      东市周围聚居了大量的东夏人。
      虽然不知道情况,兵却已经派出去,但是飞快报来的消息却又减弱判断的依据。
      “报。东夏使团卫队未见异动。”
      “报。东夏博雅量照会朝廷询问怎么回事。”
      “报。东夏总使馆要求保护外出夏人。”
      “报。叛贼有两种,裹身蒙面持弯刀者当众砍杀,戴小白帽者围攻官府。”
      ……
      京兆尹终于出现了,在几个马快的保护下,挽着袍面跑进府衙,竟是欣喜若狂模样,告知道:“军门,下官接到消息,知道哪来的人在闹事了!”
      场面突然一静。
      羊杜也猛地站了起来。
      连谁叛乱都不知道,陈兵防谁?
      人还说京兆尹畏罪跑了,京兆尹却最终出现,他大声道:“是口口人,闾里有人来报,都是些口口人,口疆人!”他紧张、激动,话如连珠怒发:“一个月前官府拔了他们的清真寺!早就有人说口口人迟早要闹,今日不知咋的,竟疯狂了,竟敢疯了一样作乱。这些戴着白帽的捉死鬼,杀不光他们。”
      口口人?
      口疆人?
      文武们陌生得很,印象里就是些戴小白帽帽的。
      京城有很多口口人吗?
      有个熟知情况的文官大喝一声:“都是杨奸惹下的祸端,东市重建,他为了敛财,卖了许多的土地予外人。”
      干什么营生住什么地方。
      京城口口人和那些与口口人信一样宗教的外国人,要么是马来马去的贸易生意,要么靠经营些特色饭馆。
      无论贸易

一百一十四节 手足之情,莫如兄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