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47.第三十三章、醉翁之意 第三、四回[1/2页]

拾方录之青茗辞 毛小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唔,酸溜溜的气息席卷而来,快把我的这坛子酒都给串了味儿了。”
      肃晨微怔了怔,倏而垂下眼帘,护短似的手指轻蹭了下鼻尖,窘迫笑道,“我和云渊兄可不一样。”停歇了小许,又极其坚定的补充道,“相去甚远。”
      “你我怎么就不一样了?”萧云渊特不服气,抱着酒坛在他对面坐了下,盯了他许久,道,“你看看,目光躲闪,乃是心虚使然;面色泛红,乃是羞涩使然。还讲与我不一样。”
      “是酒气,是酒气。”
      “秉澈弟弟莫要狡辩,顶多我不追问你便是。”萧云渊喝了口酒,意犹未尽。半晌,幽幽然道,“七年前弟弟一声招呼也不打就离家出走,可叫我难过了好一阵子呢。”
      “离家?出走?”肃晨诧异。
      “我那时在市井的茶楼酒肆总也遇不到你,以为你出了什么事情,便寻去了你家中。你家那个小妹妹好生厉害。”
      肃晨偷笑,插话道,“怕是阿展又无端替秉澄挨了训,心里正不大高兴,正巧遇上你了,趁机泄了把火。”
      “嗯,她脸色确实不好看,道了句你不在府上,就要关门。我再多问,她极为不耐烦,要赶我离开。得亏秉澄弟弟路过,告诉我,你是为了逃婚,离家出走了。”
      “嘶~秉澄的这张嘴可真敢乱说,待我哪日回去,定狠狠了收拾他一通。”肃晨蓦然感慨道,“我已有七年未归家门了,也不知家中的情况如何。”
      “秉澈弟弟这些年都去了哪里呢,为何改了名换了姓?又为何会入千蝴司五音,给公主做起了事?”
      “秉家世代崇武轻文,而我有幸拜于江南肃氏棠棣先生门下,方饱读天下奇略书、古今圣贤文。笔墨下的故事着实比舞刀弄枪有趣味的多。棠棣先生有一怪律条。他虽门客、学生不少,但若非肃家子弟,均不得涉足一品阁。我那时嘛闲来无事,又好奇心强,恳求先生赐字,得以入内,一观究竟。”
      “为这般。”萧云渊若有所思,道,“难怪我父亲尝遗憾,他与肃先生乃是故交,却不曾踏进过一品阁半步。秉澈弟弟,那阁中都收藏了什么,为甚麽如此神秘不可示人呢?”
      肃晨颇失望道,“不过堆积了些先生的废纸画稿之类罢了,也没有什么。先生以字画闻名,但他早年的作品实在不堪入目。”
      “有道是千锤百炼,方成正果。秉澈弟弟也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千杯不醉的。”
      “非我不醉,是我心中无繁琐牵绊。至于五音,实属巧合了。我辞别棠棣先生时,答应了替他稍带书信和特产给长安城的旧友。当我按照信封所写姓名打听,寻至荣安府,交给驸马后,和他多聊了两句,没成想竟言谈甚欢。后又屡次在杏花坊相遇,驸马性子直爽,几杯酒下肚,就结成了忘年交。”
      “倒也不奇怪,父亲乃是逍遥散人,兴趣涉猎广泛,又不精益求精,只图一时之痛快。他尤其好结交朋友,只三言两语,就无话不谈了。”
      “驸马叹我年纪轻轻,却无所事事,终日游荡街头徘徊酒肆之间,遂将我引荐给了荣安公主,谋一份差事。兴许公主见我身手了得,这才冠以我“商”字。”
      “公主明面上惜才,实则疑心甚重。她若要百般设计试探你,都属正常。”
      “实不相瞒,我父亲年轻时为太子府三大门客之一,效命于太子殿下。秉澈此名会叫人有所猜忌怀疑,于是我便继续沿用了肃氏子弟的身份。”
      “凡事需得谨慎为上。”萧云渊点头应道。“我听闻五音商字与其他四字皆不同。”
      “怎么说?”
      “自公主整顿荣安府以来,千蝴司便被划分成了五音和十二律。五音之中,宫、角、徵、羽四字,最少的只更替了两次,乃是角,最多的也才换了四人,乃是徵。徵字既为门客,又作十二律的领舞,得是年轻貌美之人,故而变动的勤快了些。而商字,前前后后足足有十余人。”
      “云渊兄不是在危言耸听吧?”
      “我可没吓唬你。商字素来与霍公子不和,极易遭受排挤。”萧云渊思忖了思忖,道,“不过倒也有一例外。”
      “可是八年前的段逐?”
      “不错,正是此人。”萧云渊尽量在脑海里回忆着,“这段逐就是个墙头草,起初是汤葭公子引荐的他,他便对汤公子言听计从。后来似不慎有把柄落在了霍缨公子手上,从此又对霍公子唯命是从。”
      “他叫人抓住了把柄,自然是得听人话。”肃晨嗤鼻。“据说汤葭被公主处以了极刑,可有这麽回事?”
      “我兄长知情,但我

47.第三十三章、醉翁之意 第三、四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