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在关键时刻,他的祖父关羽跟军师诸葛亮又驾大船赶来支援,才把刘禅救到大船来。
嗯,当今皇上就是他们前辈舍生救下来的。
可是当今皇上只念诸葛亮丞相的恩情,关羽赵云的恩情,全都忘掉了。
赵氏兄弟又说,后来在攻西川时,又是他们父亲赵云带一路兵马,攻城拔寨,攻下很多的城池。为昭烈皇帝的建立蜀国立下了不可抹别的功勋。
可是,现在他们兄弟俩却被安排守卫帝陵。虽然也有小小的官位,但是长年累月守卫在帝陵,不闻鼓响,不闻号声,没有机会上战场杀敌。那样他们就守护昭烈皇帝坟墓到终老,那有什么意义呢?他们要想象父亲那样干一番事业,做一个英雄,很难有机会。
人生春青短暂就过去了。他们打算像父亲的那样,回老家常山,撒尽家财,招三五百人马,占山扎营,打家劫舍,把名堂闹大了,等候官府来招安,再出来做一名大将。
诸葛闯听了他们的唠叨,心里说,你们就是喜欢吹嘘父辈跟祖辈的功劳成就,但是父辈跟祖辈的功劳成就,并不能帮助你们找到很好的前途,他们只是给你们留下一些财富跟一个名堂而已。
你们想拥有前途,就像我那样凭着自己的本事,凭着自己的胆量去争吧。也可以像我的堂弟思远一样,自己想出绝招来去争取到但准驸马的身份吧。
诸葛瞻听了他们的话,心里懂得了他们对当今皇上很有成见,只是不知道如何反映,如何去改变当前的困境。他们只像沿用先辈们的经验去争取前途。殊不知,由于时代的变迁,先辈的经验也是不灵的。
这好像我的父亲以前就是凭靠着用钱财去行贿司马徽跟庞德公帮做广告,吹夸自己就是当代的管仲乐毅。然后,等待刘备上门来聘请去当军师。今天我再用这样的计谋,肯定行不通的。
诸葛瞻要挽留他们留下来,以便日后,他要利用他们。因为他现在手下没有一个门客,没有一个帮手。
于是诸葛瞻就说:“关统仁兄和赵家两兄弟,你们不要回老家,要留在成都,而且你们还要坚持练武,不让功夫荒芜。”
关统问道:“思远贤弟为什么这般要求我们?”
诸葛瞻说:“日后我一旦有了资格带兵出征的话,我一定在皇上面前力荐你们来当我的副将,到时我们几个年轻人就能抛开那些老头子,自己大干一场了。”
诸葛闯听了诸葛瞻的话,他才知道诸葛瞻今天来找关统的目的。
诸葛瞻已经不是黄毛未退,乳臭未消的小孩子,而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的男子,有着深思蓄谋的长远规划打算。
诸葛瞻做了人还没有迈开一步,就已经计划好了第二步。这样的人必定能干出超过父亲的事业。
诸葛瞻懂得现在就开始笼络人心,开始培植自己的党羽势力。一旦他的羽毛丰满了,他就翻天覆地的干一场。他这一点可比其父高明多。
再者,关统和赵氏兄弟俩都有对皇上不满的情绪,若是其他人做了准驸马,他一定与这些人划清界限,或者将这些人密告给皇上处理。
可是诸葛瞻却要跟他们做知心朋友,表示日后要跟他们合作,干大事业。
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为当皇帝的岳父江山考虑,此种人就有野心,有野心的人才成为枭雄。
不过诸葛闯却认为自己攀上了雄心勃勃堂弟,将来就有更好的前途。管他什么忠不忠,孝不孝,诸葛家族将来能出一个掌控天下的人就行了。
关统和张氏两兄弟听了,三人非常的高兴。他们懂得,诸葛瞻一定能当上驸马。一定能当上大将。因为皇上总是要任命自己的女婿出来带兵马打仗的。皇上这样用人,才放心,才不怕兵权旁落。
他们三人认为,诸葛瞻要是用上自己,又没有那些老将参与,他们就能大展身手了。
当下,关统和赵氏兄弟俩就答应了。
真是;京都角落卧虎,帝城脚下藏龙。
18章怀才不遇,反了算。讲的是刘备时代的赵云后代的两个儿子身怀高强的武功,却被派去当看护刘备的坟墓。他们心里非常不满,认为刘禅对他们很不公正,于是他们时刻都要想造反。这是一种怀才不遇的心态。如果当时刘禅采取公平竞争,让国内的武士们来进行比武,赢者而用,封给高职务,就没有厌世不公的现象发生了。新书上传,急需要支持,求亲们投给推荐票,收藏此书,开金口写书评。谢谢!
(本章完)
第18章 18.怀才不遇,反了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