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六章 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2/2页]

宋仕妖娆 何时秋风悲画扇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青云书社并不需要多少大才之人,但求志同道合。
      为此,只要是正直忠义之士,来者不拒。
      当然,也有三四位并非太学的士子慕名前来,经过一番交往考察后,张观也将之纳入青云书社。
      是以李凤梧在襄阳这些日子,青云书社新进了七位成员。
      这其中,几乎都是慕大宋雏凤之名而来。
      就连大才赵汝愚,也对李凤梧神往久之,因此听到李凤梧回到了临安,人人皆翘首以待。
      青云书社就在梧桐公社不远处。
      在赴任襄阳之前,李凤梧将自己临安的藏书尽数拿了出来,又出资让张观购买了大量藏书,且张观、赵汝愚、史弥大等人也拿出了部分藏书。
      是以青云书社如今已有书籍一千一百余。
      其间不乏大量的孤本和珍本。
      好在书社的房间够多,放这些书绰绰有余,仅用了两个房间作藏书之用。
      书社正厅,是张观亲自题名的扶摇厅。
      取自庄子《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当然,张观手书的“扶摇”两字,比起青云书社的门匾那真是好了不只九万里。
      今日书社正厅里,来了不少人。
      有书社顶梁柱张观,有书社大才赵汝愚,也有庄闲、谭慧和吴瑞云三位未进太学的士子。
      三人皆是慕名而来。
      张观正捧着一本《东汉志》细读。
      赵汝愚则手执画扇,在厅中来回走动,心中有些惴惴。
      不仅是他,庄闲、谭慧和吴瑞云三人亦有些坐卧难安。
      若是没有意外,今日探花郎李凤梧应该会到书社来,想到即将见到大宋的风云人物,没有点功名在身是人怎会不紧张。
      尤其是李凤梧如今已是秘书少监,更是让人敬佩的无以言表。
      高中探花才四个多月,就成了从五品的高官,远远超过如今尚在外任的状元木待问和榜眼黄洽……俨然有青云直上剑入中枢之势。
      恰好应了青云书社的社名。
      看见赵汝愚坐立难安的来回走动,张观好笑,放下手中书籍,笑道:“子直兄不必如此,待你见得咱们的探花郎,会发现他其实和你一样……嗯,也许还不如你。”
      此处的不如你当然不是指才华和长相。
      轮才华,张观不得不服气,读书两年而中探花郎,此等才华谁有?
      论长相嘛……貌似更不是赵汝愚可比的。
      此处的不如是指家世。
      李凤梧只是区区建康富贾之子,虽然有个叔公张浚,但毕竟比不得赵汝愚,赵汝愚可是宗室子弟,是宋太宗赵光义八世孙,汉恭宪王赵元佐七世孙。
      若是赵构能生出儿子,赵汝愚这一脉也不会受到打压。
      不过就算是赵构生出儿子登基,但毕竟大宋国祚百年,太祖太宗的子孙遍布,赵汝愚这个宗室子弟身份并不能为他带来多少实质好处。
      还是得老老实实的参加科举。
      赵汝愚闻言哈哈一笑,“焉能不紧张,某读书十数年,前羡苏仙,后服凤梧,大丈夫当如此,读书明志修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
      果然是大才之人,随意出口,便是妙言。
      门外传来一道清脆而爽朗的笑声:“好一句‘大丈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能说出此等豪言妙言,我大宋仅子直兄耳!”(未完待续。)

第七十六章 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2/2页]